MANTRA加密项目本周开局就深陷舆论漩涡,其代币OM在星期日(4月13日)闪崩90%,投资者指控有内部人员抛售持仓,导致市值蒸发约50亿美元。
MANTRA以对现实世界资产(RWAs)进行代币化以及与谷歌云(Google Cloud)和迪拜DAMAC Group的合作关系而出名,其中代币OM在隔夜不到24小时内从6美元以上的价位暴跌至0.37美元。今年早些时候,OM代币价格还曾触及9美元的峰值。
截至星期一上午9时50分,该代币价格徘徊在0.87美元左右。
有社媒消息传言,暴跌原因是项目方或关联做市商抛售了90%的流通代币,并且删除了MANTRA的Telegram群组,切断了与投资者的沟通渠道。不过,MANTRA否认参与其中。
MANTRA在最新回应的一篇博文中表示:““已经确认,OM的剧烈波动是由中心化交易所(CEX)对OM持有者账户发起的鲁莽强制清算所引发。此次暴跌的时间点与深度表明,账户仓位在几乎没有任何预警或通知的情况下被迅速平仓。该事件发生在亚洲时区凌晨的低流动性时段,至少表明了中心化交易所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疏忽,甚至可能涉及故意的市场操纵。”
另外,MANTRA也强调,此事件并非由项目团队、MANTRA Chain协会、核心顾问,或投资者抛售代币所引起。代币依然处于锁仓状态,并遵循已公布的线性解锁周期。OM 的代币经济模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MANTRA最新回应。来源:MANTRA
根据币安(Binance)官方的初步调查,OM代币的大幅波动是由过去一天内的跨交易所清算所致。
这次暴跌是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之一,关于此事件的讨论也不断升温,许多人将其与2022年Luna崩盘事件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一场类似的欺诈行为。
随着调查的持续展开,此事件凸显出某些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尤其是那些连接传统资产的项目所面临的高波动性风险。
这一事件的发生正值MANTRA面临法律挑战之际。香港一家法院命令六名成员在一起正在进行的指控MANTRA挪用资金的诉讼中披露财务记录,这进一步引发了对内部治理和问责制的质疑。
而在两个月前,MANTRA似乎还处于风头正盛的阶段。其项目刚刚获得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颁发的虚拟资产许可证,并宣布与房地产巨头DAMAC达成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资产代币化合作。
当下,MANTRA的回应,或者说是否能够及时、透明的回应,可能不仅决定项目自身的未来,也将影响外界对整个资产代币化生态系统的信任度。
币安(Binance)创始人赵长鹏(CZ)在OM闪崩事件发生后也在X发声:“不要追逐叙事,坚持基本原则、有用户、有收入、有利润的项目。”
在回应社区对于该代币的崩溃,币安是否对其做好尽职调查质疑时,CZ表示:“我不在管理币安了,但我实际上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即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不应该有上市流程。它们应该提供全球所有代币的访问,交易者自行决定他们想交易什么。”
自去年10月起,币安就曾针对OM代币实施了包括降低杠杆水平在内的一系列风控措施。今年1月时,币安还在其现货交易页面针对OM代币弹出过警告,告知用户该代币的代币经济学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量有所增加。
欧易(OKX)首席执行官徐明星针对OM崩盘事件也在X平台发文称:“这对整个加密货币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丑闻。所有链上解锁和充值数据都已公开,所有主流交易所的抵押品和清算数据都可能被调查。OKX将准备好所有报告。”
根据HashKey Capital成员Rui与ArkStream Capital创始合伙人Ye Su在X平台上的最新爆料,MANTRA其实是一个“地推OTC”项目,场外盘规模高达5亿美元。
“地推OTC”其实算是一个行业黑话,简单理解就是以项目包装为名,通过线下推广进行场外高风险代币销售,并用“击鼓传花”式的资金流动持续运作的营销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 项目包装炒作:先包装成一个“热点”项目,比如现在的“RWAfi”、“AI”、“Layer2”等概念;
- 控盘拉盘:小市值、低流通,容易操控价格,在二级市场制造暴涨幻象;
- 地推发币 + 场外甩卖:再通过OTC的方式把新一轮代币卖给新人,用“新韭菜的钱”去接“老韭菜的盘”;
- 不断循环:直到解锁期临近、控盘失效,最终项目“爆雷”或者币价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