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8年,仅有专科学历的钱志敏或许从小就怀揣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渴望摆脱平凡束缚的她在诈骗了投资者的毕生积蓄后,将其非法所得转换为加密货币,并在欧洲以假身份潜逃多年。直至2024年,警方顺藤摸瓜,根据线索找到了她在英国北部城市约克的住所,她的双面人生才彻底瓦解。 

本周,英国法院以洗钱罪判处这名47岁的中国女子11年8个月有期徒刑,为她的奢华与欺骗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欲望背后的骗局

钱志敏的财富帝国始于中国,2014年,她与几名同伙共同创立了蓝天格锐公司,打着高额回报的幌子,展开了一场庞氏骗局。投资者被承诺年回报率高达300%,看似稳赚不赔的机会,让无数人心动不已。

当时,钱志敏以“花花”为别名,为自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在宣传中巧妙暗示自己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2016年,蓝天格锐公司的“智能手环”项目落户天津市宝坻区,时任区委书记及多位区领导甚至出席了签约仪式。这样的官方背书,无疑为她的公司增添了权威感。

从2014年至2017年,约有12.8万名投资者被卷入其中,投入的资金来自他们的毕生积蓄、养老金,甚至一些家庭为此倾尽了所有。

如同其他庞氏骗局的套路,在初期,为了维持表面运行,钱志敏会返还一部分资金给投资者,制造“稳定盈利”的假象。然而,背地里,她和同伙却将大部分资金侵吞,用于购买奢侈品等。

为了进一步隐匿资金流向,钱志敏在2014年以同伙的名义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火币(Huobi)开设账户,将投资者资金兑换成比特币。同时,她还通过场外交易买入大量比特币,以规避监管。

奢华逃亡路

2017年,承诺高额回报的蓝天格锐开始难以兑付部分投资者的利息。随着投诉数量增加,中国地方监管部门和警方不得不对这家公司展开正式调查。东窗事发之后,钱志敏先是潜逃至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最终,凭借一本化名为张雅迪的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一处富人聚居社区“落地”,仅固定房屋租金每月就超2万美元,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曾一次性花费12万英镑购买两块奢侈手表、频繁出入哈罗德百货、入住多家五星级酒店……

在此期间,钱志敏的旅游和投资地点选择也非常谨慎。比如,她曾前往迪拜,成功购入两处房产,并通过出租和短期转卖来清洗资金。与此同时,她的同伙还曾前往圣基茨和尼维斯,探索当地投资机会。钱志敏在英国本地也曾尝试购买价值数千万英镑的豪宅,但多次因反洗钱审查而受阻。  

在潜逃的这段期间,钱志敏也在过着双重人生:一方面,她在公众面前包装自己成富有的古董与钻石继承人;另一方面,她不断监控资金流向,调整身份信息,以确保自己不被抓获。

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2018年,钱志敏因欲购买豪宅但无法解释资金来源时,引起了英国警方的反洗钱注意。警方在当年突袭了其住所时,曾查获过钱志敏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数字设备,当时就冻结了6万多枚比特币。然而当时警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比特币的价值,也没有立即逮捕钱志敏。 

此后,钱志敏又藏匿了近6年,才在去年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被警方抓获。

多年操纵投资者资金、挥霍巨额财富的事实,在法律面前无法继续隐藏。之后的审理中,英国法院确认了她利用比特币洗钱、潜逃多年、蓄意逃避追捕的行为,本周以洗钱罪判处她11年8个月有期徒刑。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经济与网络犯罪指挥部负责人Will Lyne表示:“毫无疑问,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调查的最大、最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之一。有组织犯罪集团正在利用加密货币来转移、隐藏和投资严重犯罪的收益——但每一笔加密货币交易都会留下痕迹。我们的信息很明确——在英国,犯罪资产绝不安全。 ”

非法所得如何处理?  

案件画上句号后,接下来大家可能会关注的焦点在于涉案的6.1万枚比特币将会被如何处理,中国的受骗者又是否能够挽回自己的损失?毕竟在她落脚在英国后,这笔赃款的价值已经增长了超20倍。

据悉,这笔财富的最终去向,将由一桩民事“犯罪收益”案件决定,该案件预计将在明年初正式启动。

代表受害者的相关律师事务所表示,已有数千名中国投资者计划在此案中提出索赔。但有律师指出,这并非易事,因为首先投资者需要证明自己的权益,而许多人并非直接向钱志敏的公司转账,而是通过当地的推销员账户再层层上缴。

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受害者成功,他们能拿回的只是原始投资金额,还是会按比特币随后上涨的价值计算出额外补偿。

和其他“犯罪收益”案件类似,任何在赔偿流程结束后剩余的资金,通常将归英国政府所有。有媒体曾向英国财政部询问剩余资金的用途,但未获得回应。

另据英国皇家检控署(CPS)透露,上个月他们正在考虑为那些未能在民事案件中获得代表的投资者设立赔偿机制。媒体同样询问了该机制需要何种证据,但CPS表示目前无法分享细节。

相关推荐:检方要求在2月或3月重审MEV机器人兄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