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全球掀起“数字资产财库”(DAT)热潮之际,亚太地区三大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HKEX)、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BSE)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却不约而同地对这种“比特币囤积型”上市公司亮起了红灯。10月22日,彭博社报道称,香港交易所已否决至少五家公司转型为DAT,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驳回Jetking Infotrain配股上市申请,澳大利亚ASX则要求转型者改走ETF路径并限制现金类资产占比。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DAT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正面临严峻的监管大考,也为Web3时代上市公司资产配置的合规性敲响了警钟。
一、亚太三大交易所的“围剿”:DAT模式遭遇监管阻力
比特币年内上涨18%,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致力于囤积比特币的公司。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旗下市值700亿美元的比特币巨头Strategy Inc.开创的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数百家效仿者。然而,在亚太市场,交易所运营商的保留态度可能会彻底阻止加密货币囤积者的计划。
香港交易所(HKEX): 近几个月来,香港交易所对至少五家寻求将数字资产财资策略作为核心业务的公司的计划提出了质疑,理由是其“现金公司”规则禁止大量持有流动性资产。迄今为止,这些公司均未获得批准。律师事务所Latham & Watkins的合伙人西蒙·霍金斯 (Simon Hawkins) 表示,对于潜在的加密货币积累者来说,能否成功获得批准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证明收购加密资产是其运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港交所发言人表示,其框架“确保所有寻求上市的申请人以及已上市的申请人的业务和运营都是可行、可持续且有实质内容的”。
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BSE): 孟买证券交易所上个月拒绝了Jetking Infotrain的优先配售上市申请。该公司曾表示将把部分收益投资于加密货币。一份文件显示,该公司正在对该决定提出上诉。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禁止上市公司持有50%或以上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或类似现金资产。Locate Technologies Ltd.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奥伦斯坦 (Steve Orenstein) 表示,该条款使得采用加密货币资金管理模式“基本上不可能”。澳交所一位发言人表示,对于专注于投资比特币或以太币的澳交所上市公司,“我们鼓励它们考虑将其产品构建为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否则,它们“不太可能被认定为适合列入正式名单”。
二、DAT模式的挑战:监管担忧与市场回调
阻力来自于加密货币和专注于积累加密货币的上市工具,它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使得在2025年大部分时间盛行的数字资产涨势面临风险。
“现金公司”规则: 香港交易所的“现金公司”规则旨在阻止空壳公司利用上市地位换取金钱。对于DAT而言,如果其资产主要由加密货币等流动性资产构成,可能被视为“现金公司”,从而面临停牌风险。
市场回调: 最近,DAT的购买量有所放缓,其股价也出现下跌,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也遭遇了更广泛的抛售。根据新加坡10X Research最近的一份报告,散户投资者在DAT交易中损失了约170亿美元。夏季热潮过后,比特币库存商股价普遍暴跌。
MSCI指数剔除风险: 全球最大的指数提供商之一MSCI公司最近提议将大型DAT排除在其全球指数之外,此前Metaplanet于9月份出售14亿美元的国际股票引发了调查。MSCI建议禁止加密货币持有量占其总资产50%或以上的公司。被排除在外意味着DAT将不再享受追踪指数的基金的被动资金流入,这可能会抹杀溢价至账面价值的论点。
三、日本:亚太地区的“异数”与摩擦迹象
日本是亚太地区一个显著的例外。在那里,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现金是很常见的,而且上市规则也允许DAT拥有相对自由的运作方式。
宽松的监管环境: 日本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山路宏美 (Hiromi Yamaji) 表示:“一旦一家公司上市,如果它做出适当的披露——例如,披露它正在购买比特币——那么很难立即得出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结论。”
囤积者众多: 根据BitcoinTreasuries.net的数据,日本拥有14家上市比特币买家,位居亚洲之首。其中包括酒店运营商Metaplanet Inc.,该公司是该资金管理模式的早期采用者,目前持有价值33亿美元的比特币。自2024年初开始转型以来,该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在6月中旬达到1,930日元的峰值。此后,股价已下跌逾70%。
摩擦迹象: 然而,即使对于日本的囤积者来说,也存在着摩擦的迹象。MSCI提议将持有加密资产≥50%的DAT从全球指数剔除,Metaplanet等或受影响。
四、数字资产财库行业:美国公司主导
全球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币(总计1,043,341个代币)中,美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Strategy (US): 61.3%
Others: 26.4%
MARA Holdings (US): 5.1%
XXI (US): 4.2%
Metaplanet (Japan): 3.0%
这表明,尽管亚太地区对DAT模式持谨慎态度,但美国公司在数字资产财库行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结语:
亚太三大交易所对“比特币囤积型”上市公司的抵制,是全球监管机构对Web3时代新型商业模式进行审视和规范的缩影。DAT模式虽然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配置数字资产、提升估值的机会,但也面临着“现金公司”规则、市场操纵风险以及指数剔除等挑战。在比特币价格波动、DAT股价普遍回落的背景下,监管机构的审慎态度,旨在维护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未来,DAT模式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发展,将取决于其能否在合规框架内,证明其业务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实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