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Grigore Roșu,Pi Square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对某些人来说,质疑区块链在Web3中的核心地位几乎是一种异端。认为去中心化和技术进步可以在没有区块链的情况下实现,这一观点对那些围绕比特币、以太坊及其衍生技术建立职业生涯的人来说,简直是荒谬的。然而,考虑到区块链在扩展性方面的众多已知限制,有人提出Web3实际上并不需要区块链来蓬勃发展。Web3真正需要的是超快速的支付系统和可验证的结算系统。区块链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并非唯一方式。
虽然区块链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但它也带来了自身的架构性负担:对全序(total ordering)的刚性执着,要求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在全球队列中等待,通过单一的共识机制处理。最初,在注重安全性和简洁性的支付场景中,这种设计是合理的。但在Web3的语境下,复杂应用需要速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一机制却成为了束缚。它带来了某种“序列化暴政”,限制了吞吐量,也把开发者锁死在狭窄的设计路径上。
FastPay不可忽视的影响
移动汇款应用FastPay证明,避免双重支付并不一定需要全序。这启发了诸如Linera之类的系统,这些系统使用独立的本地排序,同时保持全局可验证性,表明一种更具可扩展性的未来不仅可能,而且已经开始。FastPay还启发了POD以及Sui的单所有者对象协议。如果FastPay早于比特币问世,区块链也许根本无法像今天这样在文化或技术层面上占据中心地位。
毫无疑问,有人会争辩说,全序对金融完整性至关重要,或认为没有区块链,去中心化将不复存在。然而,这些担忧混淆了“去信任化”的一种特定实现方式与“去信任化”本身。真正支撑去中心化系统的,是交易的可验证性,而非它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其他交易的精确顺序。
区块链的成长烦恼仍然存在
尽管以太坊的Dencun升级尝试通过“blobs”提升交易吞吐量,但其核心架构仍然依赖于全序机制。即便Solana引入了Lattice系统,该网络仍屡屡因bug和负载过高而中断。此外,L2解决方案的爆炸式增长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根本解决方案:它们将交易从主网“转移”出去,随后再以延迟的批处理方式重新引入,最终形成一个无休止的“拥堵管理”循环。
灵活支付与结算协议的兴起
正如传统技术圈中流行的那句“进化或灭亡”,这句话对那些坚持传统区块链架构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同样适用。未来,优先考虑灵活且可验证的支付系统和结算机制的协议,将能释放更大的吞吐量,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随着去中心化应用的发展,以及由AI驱动的自治代理开始与区块链互动,为一切操作强行排序的成本将成为竞争劣势。
这一结构性转变的迹象已经显现。模块化区块链框架(如Celestia)的日益普及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区块链过于僵化。数据可用性层、执行分片以及链下验证机制,都是试图将区块链的“可信验证”与其受限的排序模型分离的努力。尽管这些尝试可能尚未完全摆脱过去,但它们无疑指向一个更具适应性的基础设施未来。
区块链的新角色
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会消失,但它必须进化。展望未来,区块链最持久的角色可能会是一个“通用验证器”——不再是主账本,而是在更灵活堆栈中的去中心化“公证人”。尽管这种演变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很难指望这一转变能够平稳进行,因为太多资本、意识形态和职业风险都与旧叙事绑定在一起。
众多风险投资基金、DeFi协议,以及所谓的“以太坊杀手”项目在财务和声誉上都依赖于区块链的中心地位。但历史对那些死守昨日模式的技术霸主从不仁慈。正如互联网最终突破了早期的“围墙花园”,Web3也正准备摆脱基于区块的排序机制的束缚。下一波基础设施浪潮的成果将属于那些理解并把握这一拐点的人。
观点作者:Grigore Roșu,Pi Square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相关推荐:钱包情报引领加密货币新一轮权力格局重塑
本文仅用于一般信息目的,不应视为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思想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立场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