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来自:CEX.i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leksandr Lutskevych

比特币市场在多次全球冲击中始终表现出比传统股市更强的心理韧性。尽管华尔街一些人在“解放日”抛售期间对此表示“印象深刻”,但这种乐观情绪并非偶然——这是数字资产领域的一种模式。

股市比加密货币市场更易受恐慌影响

让我们仔细看看加密货币和股市的恐惧与贪婪指数(Fear & Greed Index)动态。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于4月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关税后,股市恐惧与贪婪指数从19骤降至3,跌幅超过80%,创下三年低点。相比之下,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从44下降至18,跌幅为59%。

当然,这两个指数并不完全相同。CNN的股市恐惧与贪婪指数通过VIX波动率、避险需求和市场广度等信号追踪传统市场情绪。而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则依赖价格动能、交易量和社交情绪指标。尽管输入数据不同,但两者都旨在衡量同一件事:市场情绪。

在宏观冲击期间并排观察时,两者的情绪对比变得明显。当宏观环境转冷时,股市投资者通常会更加恐慌,且恢复速度比加密货币投资者慢。

2022年5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5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将利率从0.5%上调至1%,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这种情绪也波及到了加密货币市场。随后,在5月9日至13日,LUNA和UST崩盘。然而,股市恐惧与贪婪指数下跌了82%(至4),而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下跌了62%(至8)。

尽管当时加密货币市场已经承受压力,且受到LUNA崩盘的更大打击——这导致行业内多家公司破产,但加密货币市场的恐慌程度仍然低于股市。不过,由于当时已处于熊市,加密货币市场的情绪恢复时间较长。

加密货币固有的乐观情绪是一种优势,而非缺陷

有人可能会认为加密货币的乐观情绪是天真或非理性的。但实际上,这是结构性的。

加密货币固有的波动性重新校准了投资者的预期。在股市中,20%的回落就被认为是熊市。而在加密货币市场,这可能只是健康的调整。价格波动的规模和频率让加密货币爱好者能够更好地承受市场冲击。

此外,还存在文化差异。股市是由机构为机构而建的,谨慎且动作缓慢。加密货币则诞生于叛逆,并由散户推动,散户会迅速转向新的叙事。

尽管如此,加密货币的乐观情绪并非完全不受侵蚀。随着机构影响力的增强以及比特币与股市的相关性持续上升,华尔街的恐慌情绪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加密货币领域。在关税恐慌期间,股市和加密货币的情绪恢复时间几乎一致,这可能是乐观情绪受到侵蚀的一个迹象。

即便如此,加密货币的乐观情绪在结构上仍然稳固。

加密货币乐观情绪的护盾

保护加密货币乐观情绪的是两个主导且截然不同的群体。

第一类是“信徒”,他们将加密货币视为未来。在这一群体中,比特币(BTC)采用者倾向于将其视为价值储存和对冲工具。对他们来说,短期波动只是噪音,是对长期愿景的干扰。这种观点使他们成为长期持有者,不为日常波动所动。

与此同时,山寨币的信徒则从快速创新中汲取力量。新的协议、叙事和技术让该领域保持持续运动。自我重塑和反弹的能力强化了加密货币是一个由动能而非停滞定义的生态系统的理念。

还有第二类群体,主要由近期加入者组成。他们更多地将加密货币视为投机性赌注。这一群体包括许多短期持有者,且对新闻反应更为敏感。

当恐慌蔓延时,这一群体往往会率先撤离,正如比特币短期持有者(STHs)的Binary CDD指标显示出比长期持有者(LTHs)更频繁的高峰。这一群体也更容易受到乐观情绪侵蚀的影响。

然而,如果这一群体是少数,就像在比特币市场中,长期持有者控制了超过65%的BTC供应,那么这些宏观相关的恐慌情绪对市场的影响将仅限于短期且有限。

超越单纯的信念

信徒对光明未来的信念并非基于盲目的信仰,而是有坚实的基础。在比特币的案例中,这一基础建立在坚定的持有者群体、固定的供应量以及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尤为突出的清晰、可预测的货币哲学上。这些不是投机性主张,而是随时间获得可信度的原则。

行动也支持了这种乐观情绪。在3月至4月市场因关税问题而恐慌时,比特币长期持有者积累了超过30万枚BTC。流动性增强,第一季度末1%的市场深度达到5亿美元,表明市场做市商和投资者持续保持信心和参与。

与此同时,全球流动性等宏观指标创下新高。多个比特币周期指标,包括Pi Cycle Top,远未发出顶部信号,增强了市场仍有上升空间的信心。

这些只是推动加密货币乐观情绪的几个因素,未来还会有更多因素出现。因为这种乐观情绪并非暂时的——它是内嵌的。尽管恐慌情绪主导了头条新闻,但加密货币市场继续像一个为更大目标做准备的系统在运作。而迄今为止,历史支持了这一观点。

观点来自:CEX.i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Oleksandr Lutskevych

本文仅用于一般信息目的,不应被视为也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此处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