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BIS4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加密货币日益增长的采用可能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风险,并加剧财富不平等。
BIS警告称,加密货币和DeFi领域的投资者数量和资本规模已经“达到临界点”,投资者保护问题已成为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事项”。
报告指出,加密市场的规模表明,监管机构应更加关注其整体稳定性,而不仅仅是其在传统金融(TradFi)和实体经济中的作用。BIS特别强调了稳定币的角色,称其已经“成为加密生态系统中价值转移的主要方式”。
报告呼吁对稳定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特别是在稳定性和储备资产要求方面,以确保在“市场压力情形下”能够兑回稳定币所对应的美元。
这份报告发布的时间正值美国加强相关立法之际。就在两周前——4月2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以32票对17票的结果通过了《稳定币透明度与问责促进更好账本经济法案》(简称 STABLE Act)。该法案旨在提升稳定币的透明度与监管责任,为该领域建立更加清晰的法律框架。
《STABLE Act》旨在为以美元计价的支付稳定币创建一个清晰的监管框架,强调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
3月13日,《GENIUS Act》(全称为“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通过了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为18票赞成、6票反对。该法案旨在建立抵押担保的指南,并要求稳定币发行者完全遵守反洗钱法。
加密货币可能加剧财富差距
BIS还对加密市场如何通过让大投资者利用较不成熟的零售投资者的情绪来加剧收入不平等表示担忧,正如在2022年FTX崩盘期间所见。
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指出:“随着2022年价格的暴跌,用户的交易量反而增加。”报告还提到:“最令人不安的是,大型比特币持有者(‘鲸鱼’)在普通零售投资者(‘小虾’)购买时正在出售。”
报告补充道:“这意味着,通常被视为包容性增长和金融稳定机会的加密市场,实际上可能成为将财富从贫穷阶层转移到富裕阶层的手段。”
报告总结道,DeFi和TradFi有类似的基本经济驱动因素,但DeFi的“独特特征”,如“智能合约和可组合性”,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通过积极的监管干预来“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促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