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Andre Omietanski(Aztec Labs总法律顾问)与Amal Ibraymi(Aztec Labs法律顾问)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证明你已年满18岁,却无需透露生日、姓名等任何信息?零知识证明正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解决了网络时代的关键难题——如何在验证年龄的同时守护隐私。

当代年龄验证的迫切需求

从澳大利亚、佛罗里达到中国,全球正密集出台限制未成年人访问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成人内容,平台运营者与政府常在"放任不管"与"过度干预"间如履薄冰。

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为例,该州近期立法要求色情网站用户必须上传身份证件方可浏览内容。自由言论联盟以违宪为由提起诉讼,指控该法侵犯第一修正案权利。尽管诉讼最终因程序问题被驳回,但这场争议凸显了监管者与平台面临的两难:如何在不侵犯成人权利、不制造新隐私风险的前提下限制未成年人访问。

传统验证方式的失效

现有年龄验证工具要么形同虚设,要么过度侵犯隐私。自我声明毫无意义——用户只需谎报年龄即可;身份证验证则过于侵入性,没人应该被迫上传敏感证件,让自己暴露在数据泄露与身份盗窃的风险中。

指纹、面部扫描等生物识别方案虽便捷,却引发伦理、隐私与安全隐忧。这类系统准确率存疑,可能产生误判。更棘手的是,生物特征数据无法像密码般修改,一旦泄露将造成永久性伤害。

至于行为追踪和基于AI的浏览器模式分析等手段同样问题重重——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用户交互来识别异常模式,难免助长监控文化的蔓延。

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方案

零知识证明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由可信实体(如政府身份证颁发机构)验证用户年龄后,生成密码学证明。网站只需核验该证明,无需接触多余个人信息,既把牢年龄关卡,又守护用户隐私。这种方案无需集中存储数据,既减轻了谷歌、Meta、WhatsApp等平台的合规负担,也彻底规避了数据泄露风险。

大规模应用与实施的挑战

零知识证明并非万能钥匙。其实现过程较为复杂,基于数学确证的"不信任,只验证"理念可能引发监管疑虑——政策制定者往往更信赖可见的身份证件核验。

在调查金融犯罪或响应政府问询时,企业可能需要向当局披露个人信息,这与零知识证明"平台不存储原始数据"的设计初衷存在冲突。

此外,零知识证明存在可扩展性与性能瓶颈,计算强度较高且编程实现困难。不过随着Noir等编程语言的出现,开发者正获得更高效的工具,推动这项隐私优先的安全方案加速落地。

年龄验证的更安全未来

谷歌采用零知识证明进行年龄验证,标志着主流平台开始接纳隐私保护技术。但要充分释放这项技术的潜力,我们不能满足于封闭生态的孤立方案。

加密原生钱包能走得更远。基于开源、无需许可的区块链系统具备互操作性、可组合性与可编程身份特性。用户凭借单一证明即可畅游开放网络的多项服务,既无需重复验证,也不必将凭证托付给单一供应商(如谷歌)。

零知识证明重构了数字身份验证的范式——只证明必要事项,不暴露多余信息。它既能保护用户隐私,助平台合规运营,又可有效拦截未成年人访问受限内容,还避免了创建新的敏感数据蜜罐。

谷歌的实践表明零知识证明正在主流化。但要真正变革数字身份体系,我们必须拥抱加密原生的去中心化系统,让用户掌控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身份与共享内容。

在这个被监控定义的时代,零知识证明指明了一条更安全的未来之路——既守护隐私,又面向未来构建。

观点作者:Andre Omietanski(Aztec Labs总法律顾问)与Amal Ibraymi(Aztec Labs法律顾问)

相关推荐:别被杂音干扰:Layer2解决方案永远不会过剩

本文仅提供一般信息,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并不代表或反映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