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 Tether 运营着一个以国债和回购为主的资产负债表,持有1812亿美元的储备金,对应1745亿美元的负债,剩余68亿美元的盈余。

  • 高利率使这些储备金转化为利润,截至2025年已产生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息收入,这对于一个典型的加密货币发行商来说并不常见。

  • 它通过冻结受制裁的钱包、转移支持的区块链以及将最多15%的利润分配给比特币来行使政策风格的杠杆。

  • 与中央银行的比较是有限的。Tether 没有公共授权或后盾,依赖于证明而不是全面审计,并依赖于私人对手方。

Tether 不再像一个简单的稳定币公司。它运营着一个充满短期美国国债、逆回购、黄金甚至比特币(BTC)的资产负债表。它大规模铸造和赎回美元,并可以根据执法部门的要求冻结地址。

其最新的证明显示,其储备金为1812亿美元,对应负债为1745亿美元,剩余68亿美元的盈余,流通中的USDt(USDT)超过1740亿美元。在高利率的情况下,这个以国债为主的投资组合截至2025年已产生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这一数字更像是金融机构而非加密初创公司。

这就是为什么批评者和支持者都说Tether在加密经济的某些部分表现得像一个私人美元挂钩的中央银行,尽管没有主权授权或安全网。

行为类似中央银行:这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Tether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与中央银行相似的行为:

首先,它按需发行和赎回货币。经过验证的客户通过电汇法币发行新USDT,通过返还USDT兑换美元。这一一级市场决定了供应扩张或收缩,而二级市场则在交易所进行买卖。实际资产负债表变化发生在发行与赎回流程中。

其次,它像固定收益部门一样管理储备,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短久期美国国债和回购协议,同时持有部分黄金及比特币。以国债为主的投资组合保障流动性并提升安全性,如今各大债券交易台也会重点关注主要美债买家的动向。

第三,在高利率环境下,其盈利模式类似“货币增发收益(seigniorage)”。用户持有不计息代币,而Tether则从国库券上赚取利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超100亿美元利润及68亿盈余储备。这一收入来源正是“Tether如同私人央行”说法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最后,它使用类似政策工具,例如可根据执法或制裁机构请求,通过合约功能冻结地址。同时具备增减支持区块链能力,比如关闭Omni、BCH-SLP、Kusama、EOS和Algorand,以管理运营风险。

虽然这不是主权货币政策,但对于数以亿计用户使用的类美元资产而言,也代表着一种主动干预行为。

你知道吗? Tether 最初于2014年7月以Realcoin的名义推出,并在同年11月更名为Tether。它仍然是今天仍在积极使用的最古老的稳定币之一。

扩展类似中央银行工具的政策杠杆

如今,Tether对自身美元体系进行干预,其方式越来越接近政策工具:

合规层面,可以冻结与制裁或执法行动相关的钱包地址。自2023年12月首次推行主动钱包冻结政策以来,已经在多起具体案例中应用。这类发行方层面的干预,会立刻影响谁能在链上转移美元流动性。

市场操作层面,Tether将储备用作短期固定收益投资组合,大量配置美国国债及逆回购协议。这种结构让发行与赎回活动能够匹配高流动性且能赚取利息的资产,同时保持灵活性。

根据最新审阅报告,这种组合帮助其实现数十亿美元利润,并积累了可观盈余储备。这些机制虽属于私营发行方,但颇具公开市场操作风格,与传统央行管理方式相似。

此外,Tether自主界定运营边界,不断增减区块链支持,将业务聚焦于需求旺盛且基础设施完善的平台。例如停止Omni、BCH-SLP、Kusama、EOS和Algorand等旧网络上的发行,并在过渡期间继续开放赎回服务。

另外,为分散风险,自2023年起将至多15%的运营利润配置到比特币,这是又一项具有系统影响力的重要决策。

从稳定币发行者到基础设施参与者

过去18个月里,Tether已从单一代币公司转型为更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集团:

2024年4月,公司宣布设立四大事业部:“Tether Finance”、“Tether Data”、“Tether Power”和“Tether Edu”。这些部门分别负责数字资产服务、数据与AI项目(如Holepunch和Northern Data)、能源计划以及教育项目。此次重组使公司的发展战略正式超越了USDT发行范畴。

能源板块方面,Tether投资建设了一座241兆瓦风能与太阳能发电园区。该园区用于支撑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比特币挖矿业务,并直接保障支付与结算系统持续运行。同时,公司终止多个旧区块链支持,将流动性集中于技术成熟且需求旺盛的平台,此举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美国市场,公司计划推出由Anchorage Digital Bank依据本土法规发行的新型合规美元代币USAT,与现有离岸USDT并行。如果顺利上线,将赋予公司合规入驻美国本土平台能力,而USDT则继续服务全球市场需求。

类比为何失效

需要强调的是,Tether并非主权货币当局:

它既不设定利率,也不充当最后贷款人,更无公共授权。目前透明度仍依赖季度审阅报告而非完整财务审计——尽管公司称正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洽谈相关事宜,但尚未落地全面审计结果。

这种“仅凭审阅而非审计”的差距,也是批评者拒绝“Tether=央行”标签的重要理由之一。

此外,还存在资产负债表隐忧。例如,在此前承诺清理后,公司仍保留部分担保贷款敞口,该类别因条款及对手方敏感而长期受到外界质疑。从更宏观角度看,公司高度依赖私营银行、托管机构及回购对手方,没有主权托底,因此信心及市场基础设施始终处于间接控制之外。

最后,即便是最具“政策色彩”的操作,多数也属于合规措施,比如主动冻结被列入制裁名单的钱包地址等行为,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采取的动作。

你知道吗? 2023年12月,Tether表示已协助45个司法辖区内逾140家执法机构,共同冻结8.35亿美元涉诈骗及非法活动资金。

Tether在行业格局中的定位

归根结底,如今的Tether更像一家私人化、美金本位“加密央行”,而不仅仅是普通稳定币发行商。它通过大规模发行和赎回来调节供应;以短期美债和回购协议作为核心储备,每年赚取数十亿美元利息收入;同时还能随时采取合规干预措施,以维护体系安全运行。但这一类比毕竟有限:缺乏公共授权或托底机制;透明度仍仰赖审阅报告;所谓“政策”更多聚焦合规层面,而非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等核心要素均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区别点。此外,还需关注其储备结构变动、盈利水平变化、大额赎回应对策略以及全面审计进展情况;尤其是在美国境内,与Anchorage合作推出USAT计划是否顺利落地,因为这些因素将影响Tether未来在行业中的定位。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荐。所有投资及交易行为均存在风险,请读者自行做好充分调研后再做决策。

相关推荐:经历一个月的加密市场低迷后,NFT与迷因币(Memecoin)市场开始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