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备受关注的英国最大规模比特币洗钱案、中国天津蓝天格锐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钱志敏(又名Yadi Zhang、Huahua),正式出庭受审。这起案件不仅涉及高达430亿元人民币的非法集资和6.1万枚比特币的跨境洗钱,更将有中国办案警官亲赴伦敦出庭作证,多名中国受害者在天津的法院远程视频出庭作证,标志着中英两国在加密货币犯罪领域的司法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场预计持续12周的庭审,将深刻揭示加密货币在犯罪活动中被滥用的风险,以及跨境资产追回的复杂性与挑战。

一、案件核心:430亿庞氏骗局与6万枚比特币洗钱

钱志敏的犯罪手法,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与加密货币洗钱的结合。

  • 非法集资: 2014年至2017年,钱志敏以“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向约13万名中国投资者贩售高收益“投资理财”产品,承诺100%至300%的回报。三年间,她通过“以后金还前金”的手法,累计非法集资430亿元人民币。

  • 加密货币洗钱: 2017年中国颁布加密货币禁令后,钱志敏迅速将非法所得资金转换成比特币,并利用其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潜逃英国。英国警方在2018年至2021年通过对她的同伙文健的调查,查扣了6.1万枚比特币,当时市值约67亿美元。钱志敏本人则在2024年4月落网。

这起案件的刑事案件编号是T20240028,由英国皇家检控署出庭起诉。钱志敏被指控两项洗钱罪,涉及在2017年中国颁布加密货币禁令之前,将非法所得转换成比特币并随后转移到英国。LING Seng Hok被列为案件共同被告,案件的合并审理意味着法庭上的证据链会同时涉及两人的加密资产流转。

二、中英司法合作:跨境追赃的突破与挑战

此次庭审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中英两国在司法合作框架下的突破性安排:

  • 中国警官出庭作证: 将有中国办案警官亲赴伦敦出庭作证,提供关键证据。

  • 中国受害者远程作证: 多名中国受害者将在天津的法院远程视频出庭作证,直接向英国法庭陈述受害情况。

  • 普通话传译: 庭审现场已安排普通话传译,确保沟通无障碍。

然而,受害者寻求跨境追回资金仍面临巨大障碍。根据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法》(POCA),中国投资者必须证明被扣押比特币的所有权,并遵循复杂的链上追踪程序。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使资产识别变得复杂,而中英之间有限的司法合作(依赖于2013年签署的司法协助条约)也拖延了案件的解决。截至2025年1月,4500枚被扣押的比特币不翼而飞,凸显了数字资产追踪领域的漏洞。

三、庭审焦点与辩护策略:合法投资还是犯罪所得?

庭审预计持续12周,将在圣诞节前结束。控方开案陈词(opening)将明确每一项罪名的时间段、钱包和交易所标识、共犯分工,对于研究检方思路和分析案件走向至关重要。

钱志敏的辩护团队由加密货币专业律师罗杰·萨霍塔(Roger Sahota)领导,否认了这些指控,并坚称其持有的比特币是合法投资,而非犯罪所得。英国皇家检察署(CPS)已将其指控限制在与资产相关的犯罪,理由是起诉这起主要在中国实施的欺诈行为存在司法管辖权挑战。

四、全球影响:加密货币监管与反洗钱框架的重塑

此次审判的结果将对全球加密货币监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 链上证据处理: 英国法院将测试大规模链上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处理方式,这将为未来处理类似案件提供重要参考。

  • 反洗钱框架: 此案也可能影响未来的反洗钱框架,促使各国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监管。

  • 资产追回与引渡: 法律专家指出,中国倾向于国家主导的资产遣返与英国依赖司法程序之间存在矛盾。两国之间缺乏引渡条约,这进一步增加了钱志敏因最初诈骗案被起诉的难度,该案目前仍在中国调查中。2025年,英国下达了没收令,要求文健支付300万英镑的收益,这凸显了英国对资产追回而非引渡的重视。

结语

钱志敏6万枚比特币洗钱案的开审,是全球司法界在数字资产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多名中国受害者出面作证,以及中英两国司法合作的突破,为跨境追赃挽损带来了希望。然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匿名性以及复杂的链上追踪程序,使得资产识别和追回仍然充满挑战。此案的结果将不仅影响钱志敏的命运,更将对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反洗钱框架以及跨境司法合作产生深远影响,为处理加密货币相关犯罪树立先例。

相关推荐:支持加密货币的纽约市长Eric Adams退出连任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