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稳定币和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普及,新兴市场面临着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性方面日益严重的风险,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s)的一份新报告显示。

这家信用评级服务机构警告称,稳定币——与另一种资产(通常是美元等法定货币)1:1挂钩的代币——的广泛使用可能削弱央行对利率和汇率稳定性的控制,这一趋势被称为"加密化"。

报告称,银行也可能"面临存款流失,如果个人将储蓄从国内银行存款转移到稳定币或加密钱包中"。

China, United States, Peoples Bank of China
不同市场的加密货币采用风险。来源:穆迪

穆迪表示,全球数字资产监管仍然分散,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实施了全面规则,使许多经济体面临波动性和系统性冲击。

虽然监管明确性和增强的投资渠道通常推动发达经济体的采用,但穆迪表示,增长最快的是新兴市场——特别是拉丁美洲、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地区的使用源于汇款、移动支付和通胀对冲。

"……稳定币的快速增长,尽管被认为相对安全,但引入了系统性脆弱性:监管不足可能引发储备挤兑,如果挂钩崩溃,政府将被迫进行代价高昂的救助,"穆迪表示。

该机构表示,这种分歧不仅突显了金融包容性的潜力,也突显了如果监管跟不上步伐,金融不稳定性风险日益增加。

2024年,全球数字资产持有者估计达到5.62亿人,比上一年增长33%。

欧洲、美国和中国监管加速

尽管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缺乏围绕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明确规则,但欧洲、美国甚至中国在过去一年中都取得了进展。

2024年12月30日,经过分阶段推出后,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制度的其余条款得以实施。MiCA是该集团的加密规则手册,为服务提供商标准化许可,并为稳定币设定储备和披露要求。

在美国,《GENIUS法案》于7月18日成为法律,为稳定币的发行和支持建立了可执行标准。

随着欧洲和美国推出稳定币监管,中国似乎正在改变路线。

自2021年对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实施限制措施后,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据2025年8月的最新报告显示,监管层正在研究推出严格监管框架下的人民币支持稳定币。

周四,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上海设立了数字人民币新运营中心,该中心将专注于区块链服务和跨境支付业务,稳定币相关技术研发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相关推荐:上海启动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出跨境数字支付、区块链服务和数字资产三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