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Phyrex_N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近一周几乎所有的叙事都是围绕着美国政府停摆,在上周的时候我们做了两个预测,一个是停摆时间越长对于风险市场的压力可能就越大,另一个是停摆配合川普的裁员策略增加了对美联储十月降息的预期,人为制造劳动力市场下行数据来倒逼美联储降息。从目前来看短期利好的情绪已经兑现,不论是美股还是加密货币都有不错的增涨。

但风险市场在上涨的同时黄金和美债的收益率也是在同步上涨,甚至是美元指数都在上涨,现在这种情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预期错位,美股,加密货币,黄金,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都反映了投资者在不同方向的布局,从短期来看,市场最大的博弈还是在美联储会进入宽松,所以资金从货币市场撤出,流入到股票和加密货币领域。

因为美债的收益率在上升,而且是短期和长期都在上升就说明了资金再从债市离场,美股和加密货币上涨自然就是资金进入的结果,这也符合我们一直说的,当投资者预期美联储进入宽松政策的时候会增加风险偏好,所以从短期来看停摆+裁员+劳动力市场预期下行就是“丧事”,而丧事反而刺激了美联储只能通过降息而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就变成了市场的“喜事”,这就是目前的丧事喜办。

但这毕竟只是短期的走势。不得不承认,目前利率依然处于高位,通胀不仅没有进一步缓解,反而有重新抬头的趋势,美联储也尚未进入全面宽松阶段。因此,当前市场的判断更多仍是建立在美联储会“听话”、会顺应政治与数据压力进行降息的预期之上。可问题在于,停摆不可能无限延长,财政损失也不可能完全被“预期”所抵消。

除此之外,地缘冲突仍在扩散,俄罗斯与哈马斯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区域性升级。而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也在持续扩大,这虽然在表面上为黄金上涨提供了理由,但同时美元也在同步走强。这正是当下最反常、也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另外现在市场有点过于乐观,已经开始在透支宽松预期。

在传统逻辑里,美元走强意味着其他货币贬值、流动性收紧,黄金(以美元计价)理论上应承受较大压力,就像加息周期初期那样。但这一次恰恰相反黄金涨,美元也涨。这说明交易者之间在逻辑上既存在分歧,也存在共识。分歧在于短期方向上有人押注宽松,有人担心风险。而共识在于长期判断中通胀将维持更久,美联储很难完全进入真正的宽松状态,甚至可能在短暂宽松后因通胀再起被迫重新收紧政策。

美元指数的上涨,并不代表美国经济更强,而是全球资金被迫回流美元体系。欧洲和日本的利率水平过低、经济增长乏力,导致欧元与日元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国债被抛售,但它依旧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资产。而相较其他央行,美联储仍是“最不鸽”的那一个。结果就是美元的强势来自全球资金的“缩圈回流”,而黄金的强势则来自这些资金在体系内部寻找非主权信用的对冲资产

黄金与美元同步上涨,说明市场一方面不再信任其他主权货币(如欧元、日元),另一方面也开始质疑美债的长期偿付能力。美元被买入是因为它仍是结算基础;黄金被买入是因为它是不依附于任何主权的终极储值资产。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DXY)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强”更多是相对的,其中欧元占57%、日元13%、英镑12%。因此,这轮美元指数的上行,反映的更多是他国的疲弱,而非美国自身的强势。

而对于黄金来说因为在财政层面,美国政府的赤字在2025财年仍然维持高位,使得市场越来越怀疑美债的长期偿付能力。国债发行量激增推高了收益率,而收益率的上升并没有压制金价,反而强化了黄金作为“无信用风险资产”的吸引力,也就是说,美债收益率涨得越高,市场越担心财政失衡,黄金反而越受追捧。

其次是通胀预期的回升。近几个月的CPI与PCE数据反复徘徊在3%左右,美联储虽然表现出的是鹰派,但市场普遍认为实际宽松已在路上。宽松意味着美元流动性重新泛滥,通胀可能再次抬头。黄金本质上是对冲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资产,所以资金在预期流动性扩张前提前布局,给我的感觉是更加倾向于防患于未然。

简单说,现在的格局是美元涨因为全球避险资金回流美国,而美债收益率涨是因为对风险上次的预期,黄金涨是因为市场担心美元信用的长期透支。看似矛盾,其实反映的是一个核心现实,投资者相信美国的实力,但开始怀疑它的偿兑能力。

所以这次的停摆以及目前的市场走势,我个人的观点是,市场已经在透支美联储进入宽松的预期。过于乐观的情绪在短期内确实能推高风险资产的价格,但从更长周期来看,这种提前透支的行情很可能会让通胀重新失衡。到那时,美联储不仅难以维持宽松,反而可能被迫再次收紧政策,重新回到紧缩周期。

从市场表现上看,停摆导致的数据真空期会加剧投资者的想象空间,缺乏真实数据支撑的行情容易让情绪主导交易,形成一轮FOMO式上涨。但一旦通胀数据重新发布,并且连续几个月维持高位,美联储极有可能直接出手干预市场,以防宽松导致的物价失控。届时,风险市场或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回调,这也是短期乐观之后最值得警惕的部分。

目前通过 Kalshi 的预测数据来看,美国政府本次的停摆时间普遍认为是在20天左右,很有可能会错过九月份的 CPI 和 PPI 数据,在十月底的议息会议前将没有任何可以提供参考的数据,所以我目前的预估来看,在十月的议息会议前市场的乐观性大概率会继续维持,除非有新的更大的利空出现,而如果接下来的通胀数据逐渐走高,可能悲观的情绪会开始蔓延。

周二晚上从北京时间23点开始美股就出现了回调,而加密货币的回调更早一些,BTC 从美股开盘以后的就开始下跌,当时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消息,毕竟有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差,而23点美股的下跌则非常的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纽约联储在北京时间23点发布的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纽约联储九月的预测,未来一年美国通胀为 3.4% ,相比八月的数据 3.2% 反而还上升了,不单是一年的数据,三年和五年的数据都是上涨的。

而且不但通胀是上涨的,工资水平还在下降,降低到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失业率也会继续上升2%。

从这些数据来看,近端大家更一致地认为通胀偏高且黏性较大,并且对近端通胀的不确定性在下降。而长端预期和不确定性一起抬头,意味着通胀逐渐超过了美联储的预期,虽然还谈不上失控,但必须品包括,食物、房租、医疗预期上移,指向服务和居住类通胀很难下压。

工资层面,一年期薪资增速预期降至 2.4%,这是自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一年期通胀预期为 3.4%。这意味着名义工资增速低于通胀水平,实际购买力下降,可支配收入受到压制,从而拖累消费。中低收入者对价格更敏感,实际消费可能出现量稳价降或结构性下沉的趋势。

就业方面,认为一年后失业率更高的平均概率升至 41.1%,未来 12 个月丢工作概率上升到 14.9%,高于过去 12 个月均值 14.1%。失业后三个月能找到工作的概率虽从 44.9% 回升至 47.4%,但仍低于 12 个月均值 51.0%。这些数据都说明受访者并不看好接下来的劳动力市场。

虽然调查结果未必百分之百准确,但纽约联储的数据在政府停摆、经济数据暂缺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也直接引发了投资者的短期恐慌。这种恐慌能持续多久尚不确定,但可以明确的是,目前降息本身可能推高通胀,而美联储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如果按照市场预期降息,市场会立即解读为宽松信号,资金将疯狂流入风险市场,通胀压力继续上升,如果不降息,劳动力数据又显疲软,而川普政府仍在通过裁员制造就业压力。

综合来看,尽管10月降息的市场定价概率仍高达90%以上,但我认为美联储未必会在10月真正执行降息。

除了经济层面的内部隐忧外,美国在外部环境上同样并非一片坦途。最近与俄罗斯的矛盾明显升温,导火索来自于川普下令调动核潜艇,以回应俄罗斯前总统、现任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挑衅性言论。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军事行动,实际上更多是一种政治信号。美国并未说明这是核动力潜艇还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潜艇,也未公布部署区域,但这种“模糊化威慑”本身就是既要制造压力,又要保留回旋空间。

俄罗斯方面迅速进行了反制,联合中国举行了反潜军演,在西太平洋与北极海域模拟探测并摧毁敌方潜艇,释放出“我们知道你在哪里”的信息。可以看出,双方都在进行“姿态升级”而非真正的军事对抗。美国此举更多是为了维持对俄的战略威慑力,同时回应国内鹰派压力与选举政治需求,但风险在于这种信号战极容易被误读。尤其是潜艇这种高度机密、通信延迟极大的武器系统,一旦在高风险海域被误判为进攻姿态,就可能引发战术性冲突,甚至触发核警戒。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俄之间的核限制机制几乎已经瓦解。新START条约早已冻结,双方缺乏有效的军事通报渠道,而在黑海、北极、波罗的海等区域的军机与舰艇摩擦日益频繁。这意味着任何一次“雷达误报”都可能成为危机导火索。美国派出核潜艇,不仅是在针对俄罗斯,也是在向欧洲盟友展示“安全承诺”,但这种做法的副作用是进一步逼迫俄罗斯进入战备状态,甚至促使莫斯科重新调整战略部署,比如在北冰洋、加里宁格勒和远东地区增加核巡航频率,从而让整个欧亚大陆重新陷入新冷战的节奏。

从市场角度看,这种局势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能源与通胀。如果美国持续对俄罗斯施压,俄方极可能在能源出口、稀有金属和粮食供应上采取报复措施,推高全球价格,并反过来影响美联储的降息节奏。短期来看,核潜艇事件不会直接引发系统性抛售,但它让市场重新定价地缘风险,尤其是能源、通胀与利率预期被迫上修。这意味着即使美联储希望降息,也必须面对通胀回升带来的外部掣肘。

在资金层面,避险流动性将重新回流美元与美债,但在通胀和赤字压力下,美债收益率不会明显下行,而黄金与原油将在地缘溢价的支撑下维持强势。对于加密市场而言,这种环境短期利好BTC与ETH等头部资产,它们被视作“体系外对冲”的载体,但如果美元长期维持强势,全球流动性趋紧,将削弱整体风险偏好,市场可能进入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阶段。

然后看看链上数据

首先的还是交易所中BTC的存量,这个数据重要性已经经过了多次的验证,当更多的BTC被用户提走的时候,一方面就是BTC的价格波动会降低,另一方面代表的就是更多的投资者看好BTC的未来,从最近一个月的趋势来看还算是过的去,几乎整个九月都是在净流出,投资者对于BTC的偏好还是不错的,但从10月4日突破了历史新高开始,能明显看到有更多的BTC转入到交易所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恐高现象。

在历史中也出现过很多次,重点还是要看接下来的投资者是否能消化掉这些存量的BTC,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也知道这次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川普停摆+裁员预期倒逼美联储陷入劳动力数据的低谷,所以如果真的能实现月底的降息,或者是看到月底必然降息的路径在增加,那么这些存量消耗还是挺容易的,但如果利空的情绪在增加,估计就要重新回到震荡区间了。其实从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也能看到,虽然BTC的价格突破了新高,但现货的成交量并未出现2024年年年底那样的高潮,甚至和5月,7月的新高相比也有差距。

最近一周ETF的数据确实是不错了,能明显看到购买力超过了均值,这一周中投资者一共买入了26,456枚BTC,而上一周这个数据还是净流出8,139枚,而且不仅是一级市场的数据上涨,就连二级市场的成交量都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和前两周的软趴无力有明显的对比,但我还是那句话,BTC购买力的增加并不是因为BTC本身的利好,而是搭上了美股的顺风车,所以还是和美股以及美国宏观情绪高度相关,并不代表现在的购买力上升,就一定能延续下去。关键还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和BTC类似的就是ETH,从现货的数据来看 ETH 的成交量还不如BTC呢,反弹的价格虽然过的去,但是力度却差了很多,这也是ETH振幅会更大的原因,投资者的稳定性太差了,而 ETF 的一二级市场虽然相比前一周也好一些,一级市场中最近一周增持了将近30万枚ETH,而上周这个数据是净流出了20万枚,确实看上去是不错,而且ETF的二级市场也出现了成交量上升的状态,虽然并不算很高,但还是能看到投资者活跃起来了。

但如果从细节的资金量对比来看就不同了,能明显的看到投资者的偏爱还是在BTC上,虽然ETH的购买力也过得去,但和BTC相比资金量差距在三倍以上,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果还要继续下注,虽然 ETH 的涨幅也许会不错,但BTC会更强,更稳定,跌的时候更少,反弹的时候更快,这就是资金效应,当然重点还是宏观情绪要稳定,否则这种资金量仍然会被恐慌情绪压下去。

持仓超过一年长期持有者数据再一次经过验证,没什么可质疑的了,随着长期持有者的持续派发,确实 BTC 的价格再次出现了历史新高,当然长期持有者也应该主要是交易所的数据为主,这个数据没有被证伪就能看到现在长期持有者仍然是派发的状态,所以BTC的价格看上去应该还是会较为稳定的,暂时还没有看到什么数据层面的风险。

最近一周BTC的持仓分布也非常的正常,只是趋势更加明显了,随着BTC突破新高以后持仓超过10枚BTC的高净值投资者仍然稳定的在增持,而持仓小于10枚BTC的小规模投资者则在加速减持,即便是今天凌晨出现了价格下跌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小规模投资者抄底的迹象,目前高净值投资者共持有 1,649.2万枚BTC,相比上周提升了1万枚。

未平合约的数据也不好,这次的下跌也并没有带来未平合约的降低,不论是 BTC 还是 ETH 都是一样,相比上周反而未平合约还增加了一些,尤其是 ETH 目前还是在非常高的位置,叠加了资金量不足的情况,所以价格的振幅会更大,虽然BTC稍微好一些,但也不乐观。

最后就是URPD的数据,突破新高以后最重要的数据就是URPD,因为每次新高后都会改变URPD的数据结构,可能就会出现缺口,而URPD的缺口是100%会被补齐的,所以如果出现缺口,缺口位置附近就是最好的抄底点,这次并未出现新的缺口,所以价格也还算稳定,而且筹码分布仍然非常的均衡,从11万美元开始一直到11.9万美元之间虽然还不算是支撑位,但这部分的投资者是目前持仓量最高的部分。只要这部分的投资者没有恐慌,问题就不大。

总的来说,本周的重点甚至是最近两周的重点虽然还是宏观数据,但因为停摆导致了数据面不全,市场只能从有限的数据中获得信息,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停摆导致的劳动力市场遇冷以及通胀上涨预期之间的博弈,估计就是美联储自己都不知道这次议息会议的结果会是什么,就像我前边说的,虽然现在CME给的数据是十月降息概率将近95%,但实际上会不会真降还真说不好,另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停摆什么时候结束。

相关推荐:分析师称,比特币在“高价值区间”稳固后,BTC 价格有望涨至 15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