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点:DeFi教育基金研究总监Lizandro Pieper

“隐私权”往往成为批评者攻击的对象,他们认为隐私只为犯罪所需,而不是普通人为了规避风险、维护尊严所应享有的权利。

华盛顿部分人士认为,收集和储存数百万美国人的个人信息有利于社会,并主张新兴金融科技如去中心化金融也应采纳此类信息收集措施,否则应予以禁止。

这种看法忽略了敏感数据集中存储所带来的现实风险。信息已成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信息未得到保护,他人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损害个人利益。

去中心化金融解读

Ipsos与DeFi教育基金近期联合开展了一项名为“去中心化金融解读”的研究,涵盖了当前金融体系和去中心化金融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数据。多项发现中,隐私丧失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点。

具体来看,美国人认为个人金融数据不安全,金融隐私只是幻象。调查显示,超过54%的美国受访者认为当前金融体系无法充分保护个人信息,56%的人认为现有金融体系需要改革以赋予个人更多数据控制权。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美国金融体系目前是安全的。

数据泄露与风险

近年来,敏感个人信息频繁发生泄露,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2017年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导致1.5亿美国人——几乎占全国一半——的姓名、住址、社会安全号码和驾驶证号码遭到泄露。

自那以后,数据泄露事件几乎成为常态,仅2024年就发生了3,158起数据泄露。犯罪分子利用被盗身份控制金融账户,实施欺诈行为或非法交易或转移资金。因此,受访者认为,保护金融数据是信任任何金融体系的基本权利和前提。许多受访者提到,持续不断的数据泄露新闻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数据早已暴露在外,难以掌控。

除了数据安全问题外,美国民众还对金融体系的隐私保护表示担忧。在一次访谈中,纽约皇后区的一位居民表达了对金融体系缺乏隐私的失望,称自己无法安心进行大额交易,总觉得被监控或必须解释自己的行为。

另一位纽约居民也表达了类似的困扰,指出自己所有行为都被追踪,且无故遭遇可疑活动指控,缺乏自由。

监控强制令

毫无疑问,现行金融体系和监控强制令营造了一个环境,使我们始终感到“有罪,直到被证明无罪”。

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持续监控削弱了我们的金融自主权和尊严,同时未能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反而危及我们的安全和自由。

鉴于上述情况,在关注去中心化金融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优先考虑完全掌控个人及金融数据安全。

隐私带来的个人自主权是去中心化金融存在的核心,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密码学家的理念。那时,世界刚刚步入信息时代,隐私权因技术发展迅速被侵蚀。

正如密码学家Phil Zimmermann所言:“技术进步无法让隐私保持原状,现状本身并不稳定。”

因此,保护那些开发将个人及金融数据所有权归还给个人的技术开发者至关重要。

监控技术将不断演进,恶意行为者仍会窃取由其泄露的信息,但我们不必袖手旁观。去中心化金融被认为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且美国民众对此表现出强烈需求。民选官员应以美国人民利益为重。

立法行动时刻

这意味着国会必须通过立法,保护软件开发者免受不适当且繁重的注册要求及错误起诉,并要求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关于混币器的相关规定予以撤销。

软件开发者应能够继续开发保护隐私的技术,信息收集机制也应进行现代化改革,不再伤害本应受法律保护的群体。

如果美国希望继续作为自由的象征,就必须不断创新,为人民服务,维护美国人的隐私权。

作者观点:DeFi教育基金研究总监Lizandro Pieper。

相关推荐:泰达币(USDT) 与 USDC 占据主导,季度稳定币流入达 450 亿美元

本文仅供一般信息参考,无意也不应被视为法律或投资建议。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与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并不必然反映或代表 Cointelegraph 的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