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稳定币为核心的区块链项目Plasma于上个星期四(9月25日)正式推出主网测试版,同时发布原生代币 XPL。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参与Plasma首次代币发行(ICO) 的投资者收益显著。即便未通过ICO直接购买代币,Plasma还是向参与ICO预存款的每一位用户都空投了价值8390美元的XPL代币。
CoinGecko数据显示,XPL代币在上线初期短暂触及1.54美元,现在徘徊在1.13美元左右价位。按此价格计算,Plasma的完全稀释市值达115亿美元,较 ICO 时5亿美元估值上涨23倍。目前,XPL 市值约20.6亿美元,在全球加密货币中排名第69。
Plasma创始人兼CEO Paul Faecks此前表示:“主网发布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让Plasma成为 Money 2.0 的理想生态。”
Plasma:专为稳定币设计的Layer-1区块链
Plasma是一个Layer-1区块链,在设计之初就以稳定币优化为核心。XPL代币用于支持网络的质押共识机制。项目获得Tether CEO Paolo Ardoino与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投资,并担任顾问。
今年6月,Plasma在ICO前吸引了10亿美元预存资金,参与者可根据预存金额及时长获得代币购买份额。随后,Plasma将总供应量100亿枚代币的10%以5亿美元估值销售给已锁仓的预存用户。官方数据显示,在主网测试版上线三小时内,有一半的ICO用户已完成代币认领。
在生态建设方面,Plasma已与Aave、Ethena、Fluid、Euler等超过100个DeFi协议达成合作。然而,随着网络的开放,Plasma也意外成为Meme币的聚集地。其中,基于社区梗发行的代币“Trillions”市值一度冲至6000万美元,显示出社区驱动的投机热情。
在C端战略上,Plasma推出了数字银行应用Plasma One,计划通过稳定币借记卡等产品推动数字美元进入日常支付场景,并承诺提供最高4%的消费返现。
“要成为颠覆者”的艰难之路
除了超高的市场关注度,在技术层面,Plasma也采用名为“PlasmaBFT”的快速共识机制,区块时间缩短至不足1秒,吞吐能力达到每秒数千笔。同时,它内建稳定币优先架构与gas抽象设计,用户在转账USDT等主流稳定币时几乎无需承担费用。值得注意的是,Plasma 在合规层面也积极布局,已与知名区块链风控公司 Elliptic 建立合作,为支付通道提供 AML/KYT 监测支持。
虽然Plasma在启动阶段表现抢眼,成为真正的“链上支付颠覆者”仍面临重重挑战。
首先,Layer-2网络如Arbitrum、Optimism、Polygon和Base已在稳定币支付场景深耕多年,钱包集成、商户插件和开发者生态形成了先发壁垒。与此同时,传统金融巨头也开始发力,SWIFT等机构已宣布推出自有区块链项目,意在抢夺跨境支付主导权。
其次,支付网络的规模化高度依赖网络效应,若商户、钱包和支付终端迟迟不接入,Plasma的高性能难以转化为普遍使用。再者,随着交易量攀升,低费与高稳定性能否持续,将考验其安全性与技术扩展能力。
最后,跨链互操作与合规边界仍是难题,各国在稳定币与跨境支付上的监管趋严,任何新规都可能对Plasma的发展路径造成不确定冲击。
热点争议 & 风险一览:谁在拷问这个神话?
作为一个“星火即燃”的项目,Plasma的曝光率极高,其质疑声也在同步升温。
首先,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鲸鱼主导的指控。多家媒体援引链上数据称,在代币发行与早期交易阶段,有大额资金地址低价囤入巨量XPL,并在价格暴涨时实现数千万美元的账面收益。这一现象引发外界担忧:集中度过高的代币分配,是否意味着市场随时可能被大户“套现”主导?
其次,合规与锁仓问题也成为讨论焦点。Plasma在官方文件中明确,美国用户获得的代币要到2026年7月才能解锁。项目方解释称,这是为了遵守当地法规,但批评者认为,这种安排既揭示了监管风险的存在,也埋下未来集中解锁带来市场冲击的隐患。
与此同时,XPL的估值水平也被不少分析师称作“冒险”。报道显示,该代币上线时的完全稀释估值高达数十亿美元,却尚未有与之匹配的真实业务落地。在缺乏明确的支付场景与稳定收入来源之前,XPL的高估值更像是一场对未来的豪赌。
此外,Plasma赖以成名的零费转账承诺也并非完全没有限制。根据项目官方披露,目前所谓的“零费用USDT转账”最初仅适用于Plasma自有产品,未来能否在全生态范围实现仍存不确定性。部分评论担心,一旦用户体验与宣传不符,市场信任将受到考验。
总结:
Plasma主网上线并发布XPL,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首批投资者收益可观,XPL短期冲高后回落至1.13美元,总市值达115亿美元。项目依托高性能PlasmaBFT和零费稳定币转账,积极布局DeFi合作与数字银行应用,但仍面临竞品壁垒、规模化挑战和监管风险。早期大户主导、锁仓安排及高估值成为市场争议焦点,Plasma究竟是加密新星,还是下一个泡沫?有待时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