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低迷,比特币价格已跌破$100,000大关。尽管市场出现下行调整,机构依然在其业务中持续采纳数字资产。
在美国,一家主要的数字交易平台及持牌银行已向机构客户开放了加密货币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衍生品部门也开始涉足数字资产,推出了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
政策变化使部分公司能够提供加密货币交易型产品(ETP),进一步丰富了与加密相关的机构金融产品供给。
本周市场遭遇重挫,但机构着眼长远,不断扩大其在加密行业中的角色。
企业现已掌控14%比特币供应量
提供比特币相关产品的机构,以及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上市和私营企业,使得企业持有的比特币总量已占该加密货币2100万供应量的14%。
这一数字不包括比特币矿业公司、萨尔瓦多等主权国家和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所持有的显著份额。
比特币供应集中在少数公司手中日益增加,引发了对中心化的担忧。加密分析师Willy Woo表示,比特币正走上与1970年代黄金相同的“国有化路径”。
然而,加密情报平台Nansen的研究分析师Nicolai Søndergaard此前告诉Cointelegraph,人们不必担心。
“这不会改变比特币的基本属性。即使托管变得更加集中,网络仍然是去中心化的,”他说。
SoFi将上线加密货币交易
数字金融服务公司SoFi于11月11日宣布,将面向美国零售客户推出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首席执行官Anthony Noto表示,SoFi是唯一一家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的全国性持牌银行。他指出,在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更新政策后,公司对于提供数字资产相关服务更加放心。
“过去两年,我们在加密领域一直存在短板——无法买卖和持有加密货币。作为银行,这是不被允许的。”他补充道。
但今年3月,OCC放宽了针对银行与加密业务相关政策,并声明:“全国性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以开展包括托管、某些稳定币活动以及参与分布式账本等独立节点验证网络等业务。”
新加坡交易所推出永续合约
新加坡交易所(SGX)衍生品部门宣布,将于11月17日上线永续合约 交易服务。
该所公告称,此举源自“不断增长的机构级加密需求,以及传统金融与原生加密生态系统融合”。
新交所上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永续合约仅面向认可及专业投资者开放,将于11月24日正式上线,并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
这是新加坡第二次推出永续合约。今年7月23日,EDXM International也曾上线永续合约及44种不同产品。永续合约允许投资者无需到期或收盘即可押注资产价格,并可实现高杠杆,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一类加密衍生品交易方式之一。
美国IRS批准推动机构质押业务发展
美国税务机关——国内收入署(IRS)已批准规则,允许与质押相关的数字资产ETP为投资者带来奖励收益。
具体而言,该规定允许 “仅持有单一数字资产如以太坊等‘数字资产ETP’通过质押获得奖励,同时维持赠与人信托税务分类。”
Willkie Farr & Gallagher律所Roger Wise指出,这一赠与人信托身份对于简化ETP税务申报尤为重要。
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于11月10日宣布此举时表示,这将促进创新,使美国在全球加密产业中更具竞争力。“数字资产ETP避免实体层面征税,为零售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新工具,每年税务申报流程也如ETF或共同基金一样简便。”
此举为希望发行带质押功能ETP且面对不断增长投资需求的机构带来了更多确定性。
香港再推区块链债券 面向机构投资者
香港政府发布第三批区块链债券。据11月11日消息,本轮债券规模达100亿港元($1,284,438)。
这些债券将以港元、人民币、美元和欧元计价,据悉深受机构投资者欢迎。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
“此次发行继续吸引来自全球广泛类型机构投资者认购,包括资管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私人银行等,其中相当数量为首次参与数字债券的新投资者。”
尽管市场处于调整期,但随着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机构正积极布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