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汹涌、金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香港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加速其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科技中心的转型升级。2025年11月9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司长随笔《金融创科相互促进》,其中披露香港金管局在金融科技周期间提出了“金融科技2030”战略,聚焦金融代币化、支付基建、人工智能等四大领域,并提出了40多项具体措施。这一宏伟蓝图的发布,不仅标志着香港在数字金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更预示着香港正加速成为稳健、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

一、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2030”战略:四大领域,40余项措施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间,香港金管局公布了“金融科技2030”战略,旨在将香港发展为稳健、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

  • 四大重点领域:

  1. 金融代币化(Tokenisation): 促进金融代币化及推动蓬勃的代币化生态系统。金管局会带头为资产代币化作示范,如将代币化政府债券的发行恒常化,并同时探讨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代币化的可行性。金管局即将推出Ensemble项目试点计划,以支持真实交易,并继续与业界持份者及其他央行合作,培育创新代币化用例。

  2. 数据及支付基建: 优化数据共享和支付基础设施,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3. 人工智能(AI): 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4. 科技韧性: 增强金融系统的科技韧性,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 40多项具体措施: 该战略提出了40多项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推动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

二、金融科技周与创业节:国际化优势的吸引力

香港金融科技周与StartmeupHK创业节两项活动均踏入了第十年,今年首次联乘举行,协同效应显著。

  • 规模空前: 两项活动合共吸引了来自120个经济体共45,000名与会者、800家参展商和30多个内地及国际贸易代表团参与。

  • 国际化优势: 汇聚了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科技、新能源等不同领域的科企初创、金融机构、投资人、潜在客户、政策制订者、专家学者及监管机构代表。不少来自内地、东盟、中东以至欧美的参加者,都不约而同表示,这两场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让他们印象深刻,充分展示了香港“国际化”优势的吸引力。

  • 参考价值: 香港对创科的持续投入和培育,在技术创新、应用推广、标准订立、监管制度,以至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的经验,也为国际同业提供了参考。

三、创科生态蓬勃发展:融资活跃,人才汇聚

在政府和各界过去多年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创科生态有显著的发展。

  • 初创企业数量增长: 过去五年,香港初创企业增加了40%至约4,700家。

  • 融资环境活跃: 香港为这些在港落户和孵化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从天使轮投资到其后的多轮募投以至IPO上市,全链条蓬勃的筹融资环境,为它们不同阶段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资金支撑。

  • 融资成果显著: 香港两大创科旗舰——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过去一年它们旗下的初创企业所完成的融资总额,合共约60亿港元。此外,多家在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落户的企业,过去一年多亦成功上市,总集资额亦达52亿港元。

  • 国际影响力: 香港科技园的旗舰创科募投比赛“EPIC 2025”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初创圈的重点活动。今年参赛的申请达破纪录的超过1,200份,分别来自全球70多个经济体,其中87%属非本地队伍。这反映了全球各地的初创,积极寻求透过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

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功能

蓬勃的金融和创科生态,正相互促进,这是香港经济未来提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更是香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功能所在。

  • “超级连系人”和“超级增值人”: 在中国与世界联通的大道上,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下,有着“超级连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

  •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领导人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连通’”。香港要发挥好国际双向平台的角色,更深度贡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支持更大程度释放湾区市场一体化的优势。

结语:

香港金管局发布“金融科技2030”战略,并提出40多项具体措施,聚焦金融代币化等领域,标志着香港在数字金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领导下,香港正通过其独特的国际化优势、蓬勃的创科生态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加速成为稳健、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

相关推荐阅读:香港JPEX案新进展!警方检控16人,林作等KOL核心成员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