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领域的步伐持续加速。随着《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金管局(HKMA)同步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文件,标志着香港稳定币监管迈入正式实施阶段。所有香港合规稳定币持有人身份必须经过核实,形同实名制,以加强打击洗钱与金融罪行风险。然而,在监管政策落地之际,港股稳定币概念板块却集体下挫,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也再次警示市场警惕过度投机情绪,并透露首批牌照申请数量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一、香港稳定币监管考试启动:高门槛与KYC实名制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金管局同步刊宪四份相关文件,构建起一套覆盖申请、运营、资产管理与反洗钱合规的全流程监管框架。

  • 指引细则发布: 金管局于7月29日发布了《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等文件,为申请人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 KYC实名制成为必过门槛: 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规管及打击洗钱)陈景宏指出,所有香港合规稳定币持有人身份必须经过核实,形同实名制,以加强打击洗钱与金融罪行风险。这一安排比先前在反洗钱咨询文件中的“白名单”制度更严格,但日后若技术成熟,有机会放宽规定。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补充,金管局确实会实施KYC,实名是可能方式之一,具体方案由发行人提出,经金管局审核后确认。

  • 牌照申请时间表: 金管局将在2025年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接受首轮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鼓励有意申请机构于8月31日前通过官方邮箱主动联系金管局,以便沟通监管预期与反馈。

  • 高门槛与稀缺性: 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明确表示,发牌门槛“非常高”,首阶段不会一次发出大量牌照,而是视申请材料的质量逐一评估。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也强调,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意味着失望者不在少数。

  • 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 金管局尚未发出任何牌照,预计最快2026年初公布首批获发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人,重点将聚焦跨境贸易与Web3应用。金管局将优先处理9月30日前提交的申请,并将持牌的稳定币发行人的名称在香港金管局网站上公布。

二、港股稳定币概念股集体下挫:市场情绪降温

在香港稳定币监管政策正式落地之际,港股稳定币概念板块却集体下挫,释放出市场对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释放审慎信号,相关个股承压。

  • 股价表现: 7月30日,OSL集团(00863)跌超8%,联易融科技-W(09959)与多点数智(02586)跌幅均超5%,国泰君安国际(01788)跌近4%。

  • 预期调整: 中信证券指出,整体推进节奏略慢于市场预期,预计首批牌照将于年底前落地。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也提醒市场警惕过度投机情绪,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 洗钱风险: 香港海关侦破一起涉嫌利用走私现金和虚拟资产洗钱案件,涉案金额约11.5亿元,并拘捕两名男子。这起案件凸显了虚拟资产在跨境洗钱方面的风险,也印证了监管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严格要求和打击力度。

三、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稳健与创新的平衡

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建构了一个关于数字价值的复杂语意体系,旨在确保稳定币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稳定。

  • 全额储备资产支持: 所有已发行稳定币必须全额资产支持,合格的储备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债务证券以及金管局认可的其他高质量、高流动性与低风险的资产。托管人必须为香港持牌银行,或具备同等资质的金融机构。

  • 本地实体与资本要求: 申请人必须为香港成立为法团的公司,或在香港以外成立为法团的认可机构,且需在香港设立实质性的运营据点。申请人需具备足够的财务资源,须始终维持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股本或经认可的等值财务资源。

  • 多币种发行: 持牌人可依据市场需求发行锚定不同法币的“指明稳定币”,但新增币种必须获得金管局审批。

  • 国际监管互认: 金管局表示,将继续探索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建立监管互认机制,关注国际上对系统性稳定币的监管动态,并适时考虑设立更高的监管门槛。

四、市场动态与投资警示

  • 国际监管提速: 美国SEC最新批准加密资产ETP采用实物申赎机制,并上调部分比特币ETP期权的持仓上限,有望吸引更多机构流动性涌入加密资产市场。

  • 机构资金密集进场: Strategy宣布以约24.6亿美元买入21,021枚比特币,持仓总量升至628,791枚。以太坊未平仓合约头寸占比已升至近40%,创2023年4月以来新高。

  • 投资警示: 4E提醒投资者,全球合规趋势和传统金融机制正快速渗透Web3市场,主流资产或呈现更强的机构逻辑。应关注监管动态与资金走向,把握结构性行情,警惕情绪过热引发的短期回调。

五、稳定币发展历程与未来潜力

《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稳定币已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并正在改变全球金融运行格局。

  • 爆发式增长: 报告将稳定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分为萌芽期(2020年前)、探索期(2020年到2022年)、爆发期(2023年至今)。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稳定币总市值约为200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稳定币总市值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在5年左右增幅超过1100%。

  • 机构主导: 报告通过对稳定币的交易量峰谷时段分析,能够看到工作日阶段的稳定币交易量明显高于周末。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前的稳定币交易行为主要由大型机构或企业主导,个人用户发起的交易量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 全球巨头参与: Visa、万事达卡、PayPal、蚂蚁集团等全球支付巨头,以及诸多跨境支付企业,正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稳定币支付的发展。

结语: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KYC实名制成为必过门槛,以及金管局对牌照审批的审慎态度,旨在确保稳定币市场的稳步发展。尽管港股稳定币概念股集体下挫,反映了市场对监管政策的审慎反应,但香港的稳健发展策略,旨在确保数字金融在法治之下运作,为全球虚拟资产市场树立新的标杆。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警惕市场炒作,并充分了解无牌稳定币的风险。

相关推荐: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将设 6 个月过渡安排!中资银行:关注首批稳定币牌照获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