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研究人员强调,互操作性是近期以太坊发展的首要优先事项。
研究人员在周五的博客文章中写道,"我们将互操作性以及本文中提到的相关项目视为"未来6至12个月内用户体验领域"最具杠杆效应的机会"。近期策略专注于基于意图的架构和通用消息传递。
换句话说,重点是允许用户表达结果(或"意图"),而网络处理底层交易,并升级跨链"管道"(消息传递基础设施),以便这些意图能够在第一层和Rollup之间顺利执行。以太坊基金会表示,将针对特定指标进行优化,包括纳入时间、确认/最终性、第二层结算和每次操作的签名数。
研究人员写道,互操作性是重点,因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分为许多扩展其功能和可扩展性的第二层协议,同时带来"它们自己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碎片化压力"。该文章引用了一个重要痛点:
"简化来说,加速互操作性的关键要素归结为释放快速跨链消息传递和标准化。目前,消息传递部分受到缓慢结算时间的瓶颈制约。"
三个开发流程
以太坊基金会开发者决定将互操作性工作分为三个流程:初始化、加速和最终化。第一个流程专注于基于意图的架构,包括三个项目:开放意图框架、以太坊互操作性层和互操作性标准。
开放意图框架是一个模块化、轻量级的基于意图的堆栈,促进在以太坊开发中使用意图。生产智能合约已经上线,审计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跨链验证预计在第四季度进行。
以太坊互操作性层是一个无信任的跨第二层"传输",用于在第二层协议间进行规定性执行,由以太坊改进提案(ERC)-4337团队领导。ERC-4337是以太坊的账户抽象标准,改进了智能合约钱包。
新标准即将到来
这个开发流程的最后一个元素是互操作性标准,负责确保一致的跨链用户体验。
ERC-7828/7930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地址,ERC-7811标准化资产整合,使跨链和包装器的相同代币可以被视为单一余额,ERC-5792正式化了多调用流程。最后,ERC-7683指定了通用意图格式,ERC-7786提供了中性消息接口,允许桥接和验证后端可互换。
第二个流程专注于在每一层提高速度,第三个流程专注于最后的完善工作。最后这个流程目前正在探索改善零知识证明支持和改进第一层最终性时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