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日益巩固,其在稳定币监管方面的进展备受瞩目。随着《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金管局(HKMA)的下一步动作牵动着整个加密市场。7月23日,中国媒体报道称,香港金管局将于下周发布稳定币发行人规则摘要。然而,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也再次强调,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并警示市场警惕过度亢奋情绪。与此同时,中资银行正积极掘金稳定币托管业务,一场新的竞争正在悄然展开。
一、香港稳定币监管:下周将发布规则摘要,牌照“数个”批出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要求发行人持有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并全额储备资产。首批沙盒测试包括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等,预计年内有单数字牌照落地。
指引细则即将公布: 7月23日消息,据中国媒体报道,香港金管局将于下周发布稳定币发行人规则摘要。这意味着,在《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前,市场将获得更详细的指引,明确稳定币发行人在反洗钱、储备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牌照稀缺性: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再次强调,近期随着稳定币概念的热炒,市场出现了过度亢奋的情绪。他明确表示,在初阶段充其量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申请者将面临失望。
二、市场“利好”下的冷静思考:警惕过度亢奋与洗钱风险
余伟文指出,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业与稳定币或者数字资产是否相关,只要宣称有意开拓稳定币业务即“点石成金”,股价即应声上涨、股票交易量大增之余,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
警示过度炒作: 余伟文提醒投资者,即使取得牌照,基于稳步发展的考虑,加上初期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对公司短期盈利的贡献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他希望投资者在消化市场“利好”消息时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
洗钱风险: 7月22日,据星岛日报报道,香港海关侦破一起涉嫌利用走私现金和虚拟资产洗钱案件,涉案金额约11.5亿元,并拘捕两名男子。这起案件凸显了虚拟资产在跨境洗钱方面的风险,也印证了监管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严格要求和打击力度。
三、中资银行掘金稳定币托管:托管生意“钱”景几何?
随着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完善,中资银行正积极布局稳定币托管业务,瞄准这一“轻资产”业务的巨大潜力。
银行入局: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国际和蚂蚁数科分别官宣将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其中蚂蚁国际的储备银行选择了德意志银行。此外,众安银行也与多家潜在稳定币发行人展开深入洽谈。
招商永隆银行的实践: 7月17日,招商银行发布推文,介绍其香港子公司招商永隆银行的稳定币储备托管业务。该行表示,在托管形式上,需以信托计划的形式,与发行人本身的资产分隔储备资产,由信托计划持有底层资产。招商永隆银行可作为托管人,招商永隆信托(前者子公司)则作为信托人,实现对储备资产的保管和实时兑换。
托管生意潜力: 对于香港银行业而言,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储备托管业务是理想的轻资产业务。业内人士预计,托管费率的行业平均水平为0.1%-0.5%。以“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为例,其每年需向托管机构支付上亿美元的托管费用。
监管收紧: 尽管托管业务前景广阔,但监管正在收紧。香港财库局与香港证监会就数字资产的交易和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的立法建议展开联合公众咨询,旨在加强对加密资产托管业务的监管,将相关牌照精简为VATP、VAOTC、VA Custody等数个牌照。
四、香港虚拟资产生态:持牌机构加速布局
尽管牌照稀缺且监管严格,香港通过清晰的监管框架和创新试点,持续吸引全球资金和企业,巩固其作为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地位。
VATP牌照与1号牌升级: 香港证监会已向OSL、HashKey等11家平台发放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牌照,国泰君安国际等42家券商升级1号牌照支持虚拟资产交易。
艾德金融布局数字资产存取: 7月23日,据美通社报道,艾德金融宣布旗下艾德证券期货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提供数字资产存取服务,为集团日后进一步发展数字资产交易,包括稳定币及代币化实体资产(RWA)产品分销等业务奠定基础。
人才引进: 7月25日,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专家朱皓康正式加盟全球数字资产平台AlloyX,出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曾领导发行亚洲最大规模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并积极推动资产代币化标准化。
五、稳定币发展历程与未来潜力
移动支付网联合PANews共同发布的的《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稳定币已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并正在改变全球金融运行格局。
爆发式增长: 报告将稳定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分为萌芽期(2020年前)、探索期(2020年到2022年)、爆发期(2023年至今)。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稳定币总市值约为200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稳定币总市值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在5年左右增幅超过1100%。
机构主导: 报告通过对稳定币的交易量峰谷时段分析,能够看到工作日阶段的稳定币交易量明显高于周末。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前的稳定币交易行为主要由大型机构或企业主导,个人用户发起的交易量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巨头参与: Visa、万事达卡、PayPal、蚂蚁集团等全球支付巨头,以及诸多跨境支付企业,正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稳定币支付的发展。
结语: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倒计时,银行业掀起新一轮托管竞争。金管局总裁余伟文的“数个”牌照表态,也为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警示投资者警惕过度亢奋和潜在风险。在香港积极构建合规虚拟资产生态的同时,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也同步进行。香港的稳健发展策略,旨在确保数字金融在法治之下运作,为全球虚拟资产市场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