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正以比特币财库自居,目前持有量接近105万枚比特币(BTC)。
私营企业也纷纷加入,至少68家公司共计增持了279,185枚比特币,使总量达到133万枚,占比特币供应量约6.3%。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储备会继续闲置,还是将被充分利用。
Cointelegraph采访时,他表示:“有很多个人和私营企业持有比特币,并在关注比特币借贷及收益机会。”
Schroé最初是在比利时攻读密码学期间接触到比特币,当时他与一些早期的比特币贡献者一起研究认证加密技术。随后,他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并创立了Botanix Labs——一个旨在将被动价值存储的比特币转化为可用金融系统的收益侧链项目。
“每个比特币持有者想要的唯一东西——一旦你理解了完整的比特币愿景——就是更多的比特币。”
将企业比特币转化为营运资金
现货型比特币ETF持有的比特币数量甚至超过所有公私企业总和,接近170万枚。但其监管架构并不允许对这些资产进行运作。
Schroé表示,他们采用Coinbase或Anchorage等托管方,因此自己既没有密钥,也没有实际所有权。“第二步就是合规——如果你是ETF持有人,你就不能这么做。”
这一限制源于美国证券法对现货型比特币ETF结构的规定。这类基金作为《1933年证券法》下注册的大宗商品信托,并依据《1934年交易法》上市。这一框架允许其追踪比特币价格,但禁止主动操作相关资产。按设计,其申报文件明确禁止借贷、质押或再质押资产,以确保其作为被动工具而非注册投资公司的合规性。
各家现货型比特币ETF均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了相关规定。其中规模最大的贝莱德iShares Bitcoin Trust申报文件显示,其持有804,944枚,“信托、发起人及服务提供方不会出借、质押或再质押信托资产,也不会将信托资产作为任何贷款或类似安排的抵押品,除非用于担保贸易信用还款。”
部分数字资产财库已开始尝试收益策略。在Solana链上,DeFi Development Corp(DFDV)通过质押其持仓、运行验证节点并参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以逐步扩大代币余额。
类似的方法也正在其他区块链网络中出现,而以Botanix为代表的原生比特币项目则致力于复制这种模式,使持有人能够在自主管理代币的同时获得收益。
然而,比特黄相关收益始终是业内关注的敏感话题。此前Celsius和BlockFi等中心化借贷平台因杠杆过高或对手风险而崩溃。这段历史令业内人士对相关叙事保持警惕,尤其当创新与投机性再质押界限模糊时更甚。
“这正是任何产品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Schroé表示。“最初会出现各种想法和尝试,但我认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阶段。”
“像Aave和Dolomite这样的协议现在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并有四到五年的记录。它们经受住了这些周期,市场变得更加安全。”
构建基于比特黄的新金融层
Schroé希望通过打造基于比特币的新金融层,使其不仅仅被视为数字黄金。通过Botanix Labs,他正在构建一个侧链系统,让用户无需放弃托管权即可获得黄收益。
这一理念核心在于重新思考收益来源。在失败案例如Celsius中,用户将黄存入中心化平台,由平台控制资金后出借给对冲基金及其他对手方,并承诺高额回报。这一体系依赖链外杠杆及不透明借贷,一旦市场崩溃便难以为继。
Botanix则作为去中心化协议运行。用户将黄质押进Botanix侧链智能合约,可获得带息BTC代币回报。这一区别同样体现在收益来源上。
Botanix将收益与网络使用本身挂钩,就像以太坊的质押奖励一样,区块链交易为回报提供资金。该模型仍然存在新兴DeFi协议常见的风险,例如智能合约和桥接中的漏洞或错误。
“我认为比特币已经赢得了作为货币的地位,”Schroé说。“下一步是一个金融系统,一个交换媒介。”
比特币的代码分歧与企业采用
随着基于黄贷款及收益产品日益流行,这一全球首个区块链加密货币正从单纯存储和投机向功能性经济体演进。
对于Schroé而言,其目标不是照搬传统金融策略,而是打造原生于黄的新型金融体系。Botanix采用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的环境,通过BTC结算Gas费和抵押物,实现直接在相关链上进行借贷及流动性提供等业务。
这一理念正处于关于比特币发展方向的重要分歧之中。有建设者如Schroé认为实用性才是网络逻辑演进方向;而极端主义者则视之为干扰,会引入2022年击垮DeFi及中心化借贷机构那种传染风险。
他告诉Cointelegraph,这种紧张关系恰恰体现了黄生态韧性。他举例称最近Bitcoin Core与Knots开发者之间围绕过滤政策和治理发生分歧。
“我觉得Bitcoin Core仍应倾听市场声音,应倾听社区意见,”他说。“不存在所谓Bitcoin Core完全掌控一切这种情况。”
这种分歧反映出,比特黄无论在代码还是应用层面都持续演变。当开发者争论治理与纯粹性的同时,各类公司和建设者正在探索如何让它超越静态价值存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