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周,在比特币(BTC)强势突破新高后,以太坊(ETH)快速跟涨,再次印证了加密市场“板块轮动”的经典节奏。资金先追逐龙头,再向高β资产外溢,也正成为眼下交易者的共同预期。
从近期链上数据与资金流向来看,部分热门赛道已显露出活跃迹象,流动性与市场情绪或将为下一轮行情点火。新一轮“补涨”能否打破分化格局,谁又会成为接棒主线?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涨跌留痕:板块轮动的历史档案
回顾几次典型牛市周期,从2013年到2021年,这一现象在不同阶段都被市场反复验证。以2017年为例,比特币从年初约1000美元一路上涨至当年12月的近2万美元,期间涨幅接近20倍,率先点燃市场情绪和增量资金入场意愿。
当时大批资金在比特币走强后开始向以太坊转移,当年以太坊价格从8美元附近起步,年内最高涨至1400美元左右,涨幅超过150倍。而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涨幅相对放缓后,大量资金顺势流向了山寨币板块,当时的瑞波币(XRP)、莱特币(LTC)、柚子币(EOS)等都在2017年末到2018年初实现了数倍至数十倍的补涨。
进入2020年到2021年的新一轮牛市,这种板块轮动更加清晰且层次分明。比特币从疫情初期的4000美元左右起步,2021年4月一度突破6.4万美元。以太坊从2020年3月的100多美元上涨到2021年5月的4300美元,涨幅接近40倍。更重要的是,这一轮轮动叙事还叠加了DeFi、NFT、模因币(Memecoin)、GameFi、Layer1、Layer2等多条细分赛道轮动出圈。
2020年夏季的“DeFi Summer”就是鲜明一例,Uniswap、AAVE、SUSHI等DeFi蓝筹一度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了5到10倍的涨幅,到2021年初,NFT热潮接棒,BAYC、CryptoPunks等蓝筹NFT地板价数月内暴涨数十倍,Meme币狗狗币(DOGE)、柴犬币(SHIB)在社交舆论的助推下也迎来史诗级炒作。
资金暗流与链上热度:轮动神话会复制吗?
从最具代表性的链上数据看,本轮涨势似乎正沿着历史上经典的“资金迁徙路径”展开:
首先是机构资本的重磅入场。据MarketWatch及路透社(Reuters)报道,截至7月中旬,比特币现货ETF 已录得约150亿美元净流入。这一前所未有的资金规模,不仅推升比特币创下12.3万美元新高,也大幅提升了市场的涨势预期。
与此同时,以太坊生态也不甘落后。Glassnode数据显示,链上活跃地址和合约部署量分别显著回升——以太坊日活跃地址数从月初的36万攀至43万,合约部署环比增长逾15%。
另一方面,链上稳定币与Layer2协议也释放混合信号:根据Tether官方及区块链新闻,截至7月初, USDT 发行量突破1590亿美元,反映市场稳定币流动性创历史新高;而L2BEAT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2总锁仓量(TVL )近一周升至330亿美元,其中Arbitrum TVL占141.5亿美元,环比增长约1.6%,Base则达123.5亿美元。
不过,与以往加密牛市中“从比特币到山寨币全面开花”的剧烈板块轮动不同,这一轮行情的资金外溢效应可能更有限。当前比特币和以太坊背后有ETF资金和合规预期托底,吸引了更多稳健资金驻扎核心资产,而非无序流向高风险山寨币和小盘DeFi代币。同时,全球宏观流动性趋紧,机构资金偏好“蓝筹资产”保值效应,市场对“暴涨暴跌式”轮动也更为谨慎。
行情分化与轮动陷阱:高β补涨未必稳赚
回顾过去几轮牛市,比特币作为龙头往往率先吸引大资金建仓,随后资金溢出带动以太坊等“二线蓝筹”上涨,最后才轮到高β山寨币、DeFi代币等投机性更强的标的上演短期爆发。然而,这一过程往往也是行情分化和见顶迹象频繁出现的阶段。
近期链上数据显示,部分高β山寨币的交易量虽有所放大,但并未出现持续性净流入,一些迷因币和小市值代币更是单日暴涨后迅速回吐涨幅。例如,不久前DOGE和PEPE在社交媒体上带动散户情绪,却因缺乏实质性催化和资金承接,涨势未能延续。与此同时,衍生品市场的高杠杆和过热的多头情绪也在加速轮动行情的脆弱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板块轮动后期“追高补涨”往往面临收益空间有限、回撤风险增大的两难。此时更需关注资金流的可持续性和项目基本面,避免在情绪顶点接棒“击鼓传花”。在高波动阶段,合理分配仓位、设置止盈止损,或许比盲目追逐高β资产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