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上市是一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事件之一。交易所的选择以及上市时机都会对代币在可交易后的表现产生重大影响。
 
安拟集团(Animoca Brands)在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将代币分为不同层级,分别是完全稀释估值(FDV)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小市值代币、FDV在3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和1亿美元至5亿美元的中市值代币,以及FDV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市值代币。  
 
报告指出,小市值代币在像KuCoin、芝麻开门(Gate.io)和抹茶(MEXC)这样的中型交易所上市后,其价格表现往往比在欧易(OKX)和币安(Binance)等大型交易所上市后要好;中市值代币在大型交易所的上市价格表现则优于在中型交易所的上市表现;大市值代币在各交易所的上市表现相对一致。
 
FDV是指在所有代币都解锁并流通的情况下,某个加密货币或项目的理论总市值。如果FDV远高于流通市值,意味着未来有大量代币解锁,可能会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根据2024年的上市情况来看,大型交易所将主要资源用于上线大市值代币,其中,前四大交易所(Binance、Upbit、OKX、Bithumb)占据了该类别25%的上市交易。中型交易所在四个FDV层级的代币上市中分布较为均衡,只是FDV在3000万至5亿美元区间的代币占比相对较高。MEXC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重点上线小市值代币,在该类别的上市交易中占比达到70%。 
 
按FDV划分的上市活动占比情况。来源:Animoca Brands
 
多数代币是在去年2月到3月以及8月到12月的牛市期间上市,在市场停滞期代币上市的数量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顶级交易所在熊市期间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这反映在这些时期它们在上市活动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
 
报告指出,大市值代币是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变化影响的类别。在去年2月到3月的涨势期间,大市值代币的上市活动迅速增加,4月出现超调(overshooting),直到9月至12月的反弹期间才再有所回升。小市值代币在牛市期间与整体上市趋势紧密同步,但在市场放缓期间(如6月至9月),其上市活动占比显著增加。
 
  

每个月不同市值的代币上市活动情况与比特币价格变化。来源:Animoca Brands

另外,在不同的FDV层级中,代币的价格变化模式在上市后7天和30天有所不同。 小市值代币在上市后7天内经历了价格下跌,但在30天时强劲反弹;中市值代币(3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和大市值代币在上市后7天内经历了适度的价格下滑,到30天时也基本保持在相似水平;中市值代币(1亿美元至5亿美元)的代币在上市后7天内下跌了2%,但到30天时,损失扩大至超过11%,表明在首周后价格呈现整体下行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3日的首3个月中,MEXC的上币数量最高,为296个。紧随其后的是Gate.io(138个)和KuCoin(73个)。

今年第一季度各交易所上币情况。来源:Gate.io

其中,Gate.io的独家上币项目共25个,UniLayer(LAYER)和猩猩币(FEG)前期表现虽然不亮眼,但30日阶段出现涨幅。非独家上币项目共113个,上币第一天涨跌幅大于0的项目共27个,平均涨幅为36.95%;第七天大于0的共20个,平均涨幅为43.13%;第三十天涨跌幅大于0的共4个,平均涨幅为90.13%。

Gate.io今年第一季度独家上币情况。来源:Gate.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