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泰达公司的泰达币的发行量始终与比特币的价格周期相呼应,铸造通常集中在牛市期间,而燃烧则在市场修正后发生。
来自Whale Alert的数据通过绘制泰达的净铸造和燃烧情况与比特币价格,从2015年到2025年初,展示了泰达币发行与比特币价格走势的关系。
尽管业内许多人长期以来猜测泰达币供应与比特币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但这一数据集提供了更清晰的时间线来评估这种关系。
泰达的泰达币是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市值超过1440亿美元,已成为加密市场中的关键流动工具,并且通常被视为更广泛资本流入的代表。
Whale Alert的数据强化了其发行模式与比特币价格周期的紧密联系,尽管因果关系的方向仍有待商榷。
泰达币的大量发行与比特币价格飙升同时发生 来源:Whale Alert
根据加密分析师和研究员Mads Eberhardt的说法,更大的稳定币供应——包括泰达——与加密市场的积极表现历来呈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查看泰达的铸造和燃烧图表时也很明显。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我们在过去几个月中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相关性,”Eberhardt说。“我预计,随着稳定币在非本土加密用例中的使用增加,这种相关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泰达币的发行和比特币价格飙升
Whale Alert的数据展示了泰达币激进铸造时期与重大比特币牛市频繁同时或紧邻的模式。这在2020年末和2024年全年都很明显,当时净新的泰达币发行量攀升至数百亿美元,而比特币价格加速上涨。
2024年10月末和11月的一系列大规模泰达币铸造伴随着比特币从6,6700美元上涨至超过10,6000美元
来源:Whale Alert
在最近的一个例子中,比特币从2024年10月25日的6,6700美元上涨至12月16日的超过10,6000美元。在此周期中的首次重大铸造是在比特币涨至7,2000美元后发生的10亿美元发行,之后经历了短暂的修正。比特币从6,5000美元攀升至7,5000美元,11月6日结束此涨势时又铸造了60亿美元。
比特币在接下来的三天内录得温和涨幅,其间泰达再次铸造了两批共60亿美元。随后出现了一轮急剧上涨,将比特币推至8,8000美元。
11月18日的60亿美元铸造标志着比特币下一轮上涨的开始,引发了一轮将价格推至11月22日接近9,9000美元的涨势。在同一阶段,泰达在三批中再次发行了90亿美元。11月23日的70亿美元铸造发生在短暂回调之前,比特币在12月17日最终飙升至10,6000美元。
2024年末泰达币铸造的时机表明,发行可以作为需求上升的短期信号——但不一定是纯粹的领先指标。
随着泰达币自2014年推出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其在比特币价格周期中的角色正在减弱,区块链分析公司CryptoQuant的CEO Ki Young Ju告诉Cointelegraph。
“如今进入比特币市场的大多数新流动性都是通过MSTR和[交易所交易基金]进入的,主要通过Coinbase交易所的BTC/USD市场或[场外交易]平台。稳定币不再是确定比特币市场方向的重要信号,”Ju说。
“事实上,今天交易所持有的稳定币总量低于2021年牛市期间,”他补充道。
今天交易所持有的稳定币总量低于2021年牛市期间 来源:CryptoQuant
在观察到的许多案例中,最大规模的铸造发生在价格动能已经开始时或之后。
例如,11月6日的60亿美元铸造发生在比特币已经从6,5000美元反弹至7,5000美元之后。同样,11月18日至23日期间铸造的超过150亿美元泰达币也出现在快速上涨的价格动作中,而不是在其之前。
尽管如此,仍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例外。11月13日左右的一对总计70亿美元的铸造和11月23日铸造的70亿美元似乎出现在新的涨势之前,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大规模发行可能会预示或帮助催化进一步的价格运动。
“如今,大多数新发行的稳定币流动性要么用于全球贸易结算,要么代表了比特币上涨的利润被转换为流动形式,这增加了市场资本——而不一定是新的流入,”Ju说。
泰达币燃烧与滞后于比特币修正
相反,泰达币燃烧的持续时期——当泰达币从流通中移除——通常发生在市场修正期间或之后。这种模式表明赎回往往在价格回调后进行。
这在比特币2024年12月超过10.6万美元的峰值后的几周内可见。随着比特币在1月到2025年3月期间下降,图表上出现了几条红色条形——代表泰达币燃烧。
- 2024年12月26日:比特就在比特币从10.6万美元左右跌至95713美元之后,泰达币出现了36.7亿美元的大幅缩水。
- 2025年12月30日:随着比特币继续跌向9.2万美元的水平,随后又有20亿美元的小幅损失。
- 2025年1月10日:在比特币反弹至10.6万美元以上之前,25亿美元的美元铸币厂出现。
- 2月28日:在比特币从六位数的峰值下跌到8,4000美元左右的一个月后,又有20亿美元的泰达币被销毁。
与增发不同,销毁很少像某些增发行为那样提前预示下跌趋势——后者往往出现在价格拉升前。相反,销毁通常是对已形成趋势的确认。这使得它们更适合用于追踪见顶后的市场行为、评估降温幅度,而非实时判断顶部。
这种规律在泰达币存续期间持续显现,包括2022年6月20日创纪录的200亿美元泰达币销毁,当时比特币正从6.5万美元高位暴跌至2.1万美元附近。
但专家普遍认为销毁并非明确的见顶信号。“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销毁与市场顶部存在相关性,它也不适合作为滞后指标,” 资产管理公司Blockris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s Lazet向Cointelegraph表示。
稳定币格局演变冲击泰达币与比特币关联
尽管历史数据显示泰达币供应量与比特币价格存在明显关联,但影响比特币价格的因素多元,行业尚未找到泰达币增发直接推动比特币价格上涨或资金流入的确凿证据。
“将泰达币供应量(或增发)与特定交易量挂钩不可行,因为绝大多数稳定币交易发生在中心化交易所,尤其是比特币相关交易,"Lazet解释道,"可以明确观察到大部分交易量涉及比特币,而比特币交易也主要通过泰达币完成,但(很可能)无法直接建立因果关联。"
在泰达币增发与比特币价格关系的争论持续之际,外部力量正在重塑稳定币与加密市场的互动方式。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对稳定币发行人提出了新的合规要求,已导致多家交易所宣布下架泰达币。美国拟议中的立法也可能改变泰达币等中心化稳定币的发行、储备和赎回机制。监管收紧或削弱发行人的操作灵活性,促使市场转向更合规的替代品。
泰达币的市值已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来源:CoinGecko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合规见长的泰达币正夺回市场份额(尤其在机构领域),其市值在硅谷银行事件后从560亿美元骤降至240亿美元,但目前已回升至600亿美元历史高点。去中心化稳定币DAI则凭借抗审查和链上透明的特性,持续吸引DeFi原生用户。
尽管Tether对比特币乃至整个加密市场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但未来泰达币增发/销毁能否继续作为可靠的资金流动指标,将取决于监管态势、用户偏好和基础设施发展对稳定币格局的重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