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模式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但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其价格。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变量,我们或许能够洞察价格形成的机制。

这些变量是什么?这个生态系统是什么,其成员又包括哪些?

首先,我们有矿工

矿工可类比为光合作用生物。他们是将能量转化为生物量(比特币)的主要转换者;因此,他们是整个循环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矿工,就不会有生态。正如植物将二氧化碳链接成碳水化合物,矿工将交易链接成区块。

矿工也是使用比特币购买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尤其是矿机设备)。最终,矿工将比特币兑换成法币,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重要实体群体:交易者。

接下来,我们有交易者

交易者调节比特币与法币之间的循环,同时试图把握价格脉动以获取利润。他们大多聚集在被称为交易所的大型平台中,或作为独立经纪人在分散的消费者社区中活动,以溢价销售或购买比特币。

然后是商家

商家需要交易者来获取维持运营所需的法币。比特币的奇妙之处在于这些都是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矿工、交易者和商家。然而,这些角色之间存在着决定价格的复杂关系网络。

例如,当大型商家采用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时,市场对价格走势有诸多讨论。最常见的反应是炒作,这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体现在那句过于常见的口号"飞向月球!"中。这种表述逻辑简单但缺乏远见。理论上,随着更多人采用比特币,需求增加,价格应当上涨。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大型商家需要消耗大量法币维持运营,当获取大量比特币后,往往需要将其出售。因此,市场上可交易比特币的供应增加,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不过,并非所有持有比特币的实体都有同样紧迫的交易需求。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子群体:囤币者。

我们还有囤币者

囤币者坚信有朝一日,每枚比特币的价值将达到数百万,他们出于贪婪紧握手中的比特币,宁愿推迟当下的一餐,等待未来的盛宴。考虑到比特币总量有限,这种行为确实合乎逻辑。但仍有两个问题悬而未决:他们会持有多久?他们拥有多少?

虽然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但通过区块链分析,我们确实能够确定后者。事实表明,这些勤劳的"数字松鼠"持有大量比特币。根据先前研究显示,区块链上约55%至73%的比特币处于休眠状态。这一比例异常之高。

以全球可用货币总量为参照,约为75万亿美元。若将100美元钞票并排铺在地面上,它们将形成一块约775,421平方公里的"货币地毯"。假设其中64%的资金处于休眠状态,那么这些"沉睡资金"足以覆盖整个西班牙国土,剩余部分则轻松覆盖新西兰全境。

目前,比特币市值约为35亿美元。与75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市值"相比,这仅能铺就一块区区36.18平方公里的小地毯。

如果比特币价值飙升,囤币者期望有朝一日从自己的这块小小"币地"中获得可观的面积回报(双关语),这种心态可以理解。

预测囤币者何时会动用他们的比特币非常困难。然而,我们知道部分休眠的比特币永远不会被激活。我们都知道有人将比特币发送到了无法访问的地址(有意或无意),或者已经丢失了自己的私钥。

终于我们有了消费者

消费者就是简单地使用数字币购买商品或服务。他们通过挖矿还是交易获得这些币,则是另一回事。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个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让我们简要定义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注意到在第一个简图中没有囤币者。这是因为我将囤币视为投机的一种形式。他们代表了长期卖出仓位的极端情况。

如果不包含生态系统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这幅图就不够完整。例如电力成本等变量对矿工影响尤为显著,因为电价的剧增可能迅速淘汰那些效率较低的矿工。

现在,让我们向这个系统输入一些假设的比特币数据,看看它如何运作。

首先,假设矿工们一直保持忙碌且盈利,他们的挖矿效率可以实际估算为50%。这意味着每花费1美元的电费,他们能赚约50美分。每月他们"铸造"10.8万枚币,为此支付18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假设他们当前月收入为900万美元,其中一半持续再投资以维持运营。他们将25%兑换成法定货币,余下的25%则"以防不时之需"而保留。

交易者们同样处境良好。当前汇率为250美元,整体而言他们的运营资本为25万枚币。市场上成功的交易者每月资本增长率达10%。他们的运营成本仅占运营资本的1%。他们将一半收益作为运营资金,另一半留作个人所得。他们的所有资本都以美元计价,只是暂时持有比特币仓位。

市场环境一片祥和,商家们生意兴隆,月销售量达2.5万枚币。大多数商家确实喜欢这种比特币模式,但由于对其稳定性信心不足,不会长期持有。因此他们将全部收益兑换成法定货币。不过,少数大型商家有足够信心保留高达10%的比特币。这比例不高,但也相当于销售量的1%。

网络每月处理约2万笔交易,矿工仅通过手续费净收入2枚比特币。

由于商家为使用加密货币支付的消费者提供折扣,加上比特币的便捷性,许多消费者购买比特币用于日常消费。他们的月购买量达1.6万枚币,其中93.75%花费在商家处。余下的6.25%则因某些不明原因被囤积。(或许是出于贪婪?)

现在,前述图表演变成了某种矩阵形式。

这个"生态系统"图表虽不完美,但它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比特币创造了就业机会。

所有这些假设数据提供了足够的连贯性,勾勒出法定货币与比特币流动的快照。有足够时间和资源,可以创建更精确的版本。我尚未对此模型进行调试,欢迎以任何方式对其进行批评。这一简化模型只会在重建中变得更加完善。

就个人而言,关于这一特定视角我还有很多见解,但必须指出的是,图中每个节点本身都极其复杂,且受其参与者心理互动的影响。这仅是整个生态的简化鸟瞰图。希望它能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Web3的繁荣将与以太坊(ETH)的崛起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