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RWA加速上链,规模快速扩張

据Bitwise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RWA代币化市场规模由年初的77.5亿美元增长至128.3亿美元,涨幅高达65%以上。同样,Binance研究指出,RWA领域从年初的86亿美元飙升至当前23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260%。其中,美国国债与私募信贷占比高达92%,推动力主要来自BlackRock BUIDL代币化国债基金。

同时,行业报告亦指出,截至2025年6月,RWA代币化资产总额已突破240亿美元,较去年年底的152亿美元大增85%,表明该领域已从萌芽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制度背景:监管逐步明朗,推动RWA上链实践

在政策方面,美国推动“Project Crypto”,为代币化资产提供明确监管方向,缓和了此前的监管压力。此外,《Genius Act》等法规强调了稳定币与金融创新的合法地位,为相关资产上链创造更好环境。在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层面,高盛与BNY Mellon已合作将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与BlackRock、Fidelity等机构合作推出链上产品,初步实现合规性与创新的结合。

应用落地:从房地产到私募资本的多元拓展

多个案例展示RWA代币化的落地方向。Elevated Returns在2018年便率先将科罗拉多Aspen St. Regis度假村代币化,通过发行AspenCoin实现了 fractional ownership(分割所有权)。Redbelly Network正在推进私募股权、租赁收益与碳信用等资产的代币化,合作伙伴包括Liquidise和CarbonHood,规模分别达到数亿美元到数十亿美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 流动性提升:实物资产上链后可实现分割持有与即时交易,降低投资者参与门槛。根据预估,到2030年代币化资产市值或达万亿美元级别,未来可进入“万亿时代”。

  • 多样化资产类型:不仅限于房地产、债券,也扩展至艺术品、碳信用等领域,投资路径更丰富。

  • 提升市场透明度与效率:链上记录与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减少中介环节,提升合规性与信任度。

挑战

  • 监管标准尚未统一:各地监管框架不一,如印度、欧盟、中国等地在起步阶段仍缺乏统一规范。

  • 技术与信任基础仍需完善:资产上链依赖预言机和链下桥接,若链下数据不准确或预言机延迟,可能引发安全与估值风险 。

  • 传统投资者接纳度有限:部分传统机构和经纪平台对股票代币化持保留观点,担忧法律保护与投资安全性 。

总结 

实物资产代币化正在从理念走向实操,由房地产、政府债券延伸至私募基金与艺术品,上链规模迅速扩大,市场资本快速涌入。Regulatory clarity—尤其是政策利好与大机构参与—正稳步为RWA落地构建基础。然而,法规滞后、技术挑战与认知门槛仍需突破。未来,随着合规路径明晰和技术成熟,实物资产Tokenization将可能成为推动金融参与平等、效率提升与资本融合的关键推手。

相关推荐:代币化股票7月上涨220%,令人联想到“早期DeFi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