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不同方式的监管,引发了对其可行性的担忧,并可能为新进入者设置障碍。

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MiCA)框架与美国的GENIUS法案存在显著差异。两者都与香港自己的稳定币规则不同,后者在两周前刚刚敲定。

这三个监管框架为稳定币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储备要求、发行人许可和许可证方案现在都有明确的条件,这无疑让稳定币更容易蓬勃发展。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足以引起担忧。据银行联络公司Bruc Bond首席执行官Krishna Subramanyan称,稳定币目前"面临成为司法管辖区束缚、在特定地区之外的可用性和信任度有限的风险"。

随着更多国家采用立法,稳定币市值正在稳步增长。来源:DefiLlama

稳定币法律的"竞争模式"可能影响可行性

MiCA、GENIUS和香港的《稳定币条例》都为监管稳定币提供了不同的模式。

布雷顿森林委员会成员、国家经济研究委员会客座教授Udaibir Saran Das向Cointelegraph解释了它们的差异。本质上:

  • MiCA允许非银行发行人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的监督下运营。

  • GENIUS将稳定币发行权交给银行和联邦许可实体。

  • 香港要求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许可,并对资格要求施加严格要求。

这些分歧的法律意味着"发行人必须为每个司法管辖区建立平行的合规结构。这包括独立的法律实体、审计和治理模式,增加了成本和运营摩擦,"Das解释道。

"运营摩擦来自不同的储备要求、托管安排和香港的持有人级别客户身份识别(KYC),这迫使钱包提供商重建其基础设施。这些框架代表了货币控制的竞争模式,"他说。

所有这些法律实体和报告制度都是昂贵的,较小的稳定币公司将发现更难支付合规成本,特别是如果它们在多个地区运营。这可能将较小的参与者挤出市场,或迫使它们成为大公司收购交易的一部分。

据Subramanyan称,这种"合规不对称"可能会集中市场力量并限制创新。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分化不仅会提高成本,还将定义谁能扩大规模,谁不能。"

Das表示,如果没有对不同稳定币法律的相互认可,满足多重要求的运营复杂性——包括多重许可流程、平行审计和分散技术——有利于大型、资本雄厚的稳定币发行人。

"整合压力可能是故意的,"他说。

全球监管机构是否希望统一稳定币法律?

围绕加密货币监管的大部分言论,无论是针对稳定币、市场框架法律还是比特币(BTC)储备,都是关于让任何司法管辖区或国家尽可能具有竞争力。

随着不同国家的加密货币行业争夺主导地位,Subramanyan说:"在短期内,竞争性分化可能会持续。各司法管辖区将稳定币监管定位为经济外交的杠杆,寻求吸引资本、人才和技术领导力。"

GENIUS旨在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来源:白宫

她说,香港地区、阿联酋和新加坡都有刺激采用的稳定币比较框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们有各自司法管辖区独有的许可要求,"为其国民提供急需的初步保护"。

随着稳定币采用的增长,这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正如Ripple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等知名加密货币高管所预测的那样。Subramanyan说,随着稳定币与支付、信贷市场和资本流动日益交织,"风险将推动趋同"。

"问题不是协调在政治上是否可取;而是没有协调是否能维持金融稳定。"

她继续说:"随着跨境交易量增加,监管差距开始产生真正的经济外部性,协调的压力将会上升。"

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协调很困难,但是可能的。Subramanyan说,在多个国家之间协调稳定币法律"需要合作的运营框架"。

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和G20等主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完全有能力为储备、披露和风险缓解定义基准标准"。

Das说,为跨境稳定币建立具有共享反洗钱协议的监管学院是"复杂但必要的"。

"没有协调,监管套利就会成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他说。

哪种监管将胜出?

如果监管既必要又可能,仍然留下了哪种监管制度将作为进一步监管和合作范例的问题。

Das说,GENIUS不会推翻现有法律,但"将通过市场权重塑造全球标准"。该法案的监管模式——货币监理署监管非银行稳定币发行人,现有监管机构覆盖发行稳定币的银行——是其他国家可以重复的模板。

Subramanyan补充说,"GENIUS可能通过其对储备、赎回权和发行人问责制的结构化方法影响监管思维。这样做将有助于塑造全球期望并为跨境兼容性决策提供信息。"

银行和支付系统也倾向于为跨境业务选择最高标准,这意味着香港的"保守方法可能设定全球规范,尽管发放的许可证数量有限,"Das说。

主要金融中心有可能就稳定币监管达成共识,但这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与此同时,随着稳定币发行人面对新监管而整合,较小的参与者可能会被挤出。

相关推荐:美国银行团体要求关闭《GENIUS法案》的稳定币收益“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