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不法分子以技术创新为幌子,利用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等新概念实施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近日,上海闵行区检察院披露了一起以投资购买虚拟货币为名骗取被害人钱款的新型金融领域诈骗犯罪案例。被告人吴某等人在经营上海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期间,自行发行、不具有实际价值的“空气币”GDFC,骗取被害人资金共计人民币3500余万元,受害者众多。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新型金融犯罪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一、3500万“空气币”诈骗案:披着“科创”外衣的金融犯罪

  • 作案手法: 被告人吴某等人在经营上海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期间,以推广刷脸支付设备业务为由,向被害人承诺支付一定加盟费后即可通过推广刷脸支付设备或介绍会员等获得该公司赠送的XD积分奖励。随后,他们设置“开放金融发车玩法”,即被害人要将赠送的XD积分变现,需要购买4倍数量的GDFC虚拟货币和XD积分进行绑定。

  • 虚假宣传: 吴某等人隐瞒GDFC币实际系由该公司控制发行的“空气币”事实,向被害人谎称该币系境外公司发行,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购买后不仅能将手中的XD积分变现,而且后续能以翻几倍的价格将该币卖出后盈利,诱骗被害人大量购买该公司的GDFC币。

  • 持续诈骗: 后因无人继续购买,造成GDFC虚拟货币价格暴跌且无法兑付,吴某等人又向被害人推出“GM融合”,即GDFC币可以通过该规则转换成ME虚拟货币,并组织人员拉升炒高ME币的价格,营造GDFC币通过“GM融合”转换后会大幅升值的假象,继续诱骗被害人购买GDFC虚拟货币。

  • 涉案金额与受害者: 经审计,吴某等人以上述方法骗取被害人资金共计人民币3500余万元。相关钱款流入涉案人员个人账户。

二、检察机关“沉浸式”办案:破局“数字画皮”

  • 新型金融犯罪: 该案系一起以投资购买虚拟货币为名骗取被害人钱款的新型金融领域诈骗犯罪。闵行区检察院在审查逮捕阶段,针对案件涉及虚拟货币、“元宇宙”等新概念,“沉浸式”办案开展侦查实验,查明涉案虚拟货币系涉案人员自行发行、不具有实际价值的“空气币”,明确涉案虚拟货币的交易流程以及盈利方式,确定该案行为模式。

  • 全链条打击: 闵行区检察院引导公安机关围绕收集调取被害人陈述、对被害人损失、涉案钱款流向开展审计等进行补充侦查,最终查明被告人吴某以虚拟货币交易为幌子,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诱骗被害人投资购买,相关钱款流入涉案人员个人账户,其行为构成诈骗罪。2025年2月14日,闵行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

  • 检察官提醒: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国家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市场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应当严守法律底线,不参与虚拟货币发行、交易、推广等活动。投资者对于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投资项目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信高收益高回报、升值空间大、知名公司发行等话术,不随意向不明平台转账,不轻易参与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三、金融犯罪新动向:紧盯科创金融风险边界

  • 犯罪手段专业化、隐蔽化: 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手段专业化、隐蔽化,不再是简单的“画饼圈钱”,而是披着“养老产业”“影视投资”“虚拟货币”的外衣,通过股权代持、收益权转让等复杂金融工具,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投资人参与。

  • 复合型金融犯罪多发: “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受贿+洗钱”等复合型金融犯罪多发。 伙或是通过伪造“白户”公积金记录骗领信用卡套现,破坏银行信贷体系,增加科创小微企业信贷评估难度,通过操纵新三板股价等行为,导致资金在投机领域空转,难以流向科创产业真实需求端。

  • 新型助贷金融“黑灰产”: 犯罪团伙往往会冒用正规金融机构或平台的名义,通过“低息高额度贷款”的方式,诱骗对资金需求急迫、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小微企业主陷入“犯罪陷阱”,加重科创小微企业资金负担,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活动。

四、守护科创金融:检察机关的“打击+保护+协作”

  • 惩治犯罪不缺位: 闵行区检察院坚持“惩治犯罪不缺位、保障创新不越位”,对于借科创名义但实际实施非法金融活动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 全链条打击: 闵行区检察院坚持全链条打击影视投资、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等案件,同步审查洗钱等衍生犯罪,联合监察、公安部门建立反洗钱联动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落实“一案双查”。

  • 提升专业能力: 闵行区检察院成立金融检察办公室,通过同堂培训、专题研讨,提升检察官对于区块链、元宇宙等与科创深度关联领域新型金融犯罪的打击和办理能力。

  • 延伸检察职能: 该院主动延伸检察职能,走进虹桥基金小镇、科创园区开展“定制化”普法宣传,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风险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帮助科创小微企业规避融资陷阱,着力打造闵行科创新高地。

结语:

上海检察公布的这起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名的诈骗案件,再次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犯罪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等新概念,披着“科创”外衣,实施诈骗,严重危害社会公众财产安全。检察机关通过“沉浸式”办案,全链条打击,为科创金融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信高收益高回报、升值空间大、知名公司发行等话术,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相关推荐阅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为美国公民访问离岸加密交易所开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