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市公司也要下场屯币了?
本周,纳斯达克上市的区块链科技公司 BTCS Inc.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募资文件,计划通过多轮普通股发行,筹集最高 20亿美元资金,明确用于收购数字资产、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企业用途。
在全球加密市场逐步回暖、机构入场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BTCS此举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于传统资本加码Web3的关注。尤其是它将主要目标锁定为以太坊,意味着这家公司正在做出一个高强度的“链上下注”。
持币 + 募资 + 质押收益:BTCS的“链上资本模型”
根据公开文件显示,BTCS目前已持有 70,028 枚ETH,按照当前价格估算,市值约为 2.65亿美元。此外,该公司还提交了一份S-3注册声明,涉及超过 500万股普通股,预计将通过行权获得大约 1200万美元的新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BTCS并非单纯“屯币不动”。它在以太坊上的一项关键策略是:Staking。公司官网信息显示,BTCS目前正通过运营自有验证节点进行ETH质押,试图在“长期持仓”的同时获取链上原生收益。
这实际上构建出一种“双轮驱动”的资本模型:一边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增厚仓位,一边靠链上运营提升回报率——在“链上收益”与“传统融资”之间形成闭环。
为什么是以太坊?
BTCS此番操作最大的看点,不止于“加码加密”,更是它明确押注ETH为核心资产。
在比特币ETF热度高企、SOL、TON等热门资产层出不穷的当下,以太坊为何仍能吸引传统上市公司的信心投入?
一方面,ETH作为第二大加密资产,技术与生态位居行业核心。其POS机制带来的可持续性收益(Staking APR)、链上活跃度、DeFi与NFT基础设施,均具备长期价值储备的逻辑;另一方面,相较比特币“只持有不生息”,以太坊具备链上原生收益的金融吸引力。
根据 Staking Rewards 数据,目前以太坊年化质押收益约在 3.2%~3.8% 区间,结合其通缩模型与生态活跃度,ETH已逐渐成为机构视野中的“数字国债”。
与其他上市公司的持币行为有何不同?
BTCS的这波操作也引发了外界对比:它与MicroStrategy有何不同?是否也在复刻“企业买币致富”之路?
实际上,两者路径有明显差异:
MicroStrategy 的策略是极端比特币集中,将BTC作为公司资产负债表核心,不参与链上运行或DeFi生态;
而 BTCS 则采用更技术原生+运营导向的方式,不仅购入ETH,还亲自运行验证节点,获取链上原生回报,并计划持续补仓。
此外,BTCS资金来源并非仅靠现金储备,而是通过二级市场募资持续输血,这种方式更贴近风险投资逻辑,同时也提高了其资本运作的灵活性。
这种“Web2资本 + Web3运营”的组合思路,在美股市场中仍属少见。但一旦跑通,或将为其他小型科技公司提供参考范式。
传统资本下注加密的又一信号?
BTCS并非唯一一家将数字资产纳入战略视野的上市公司。
早在2020年,MicroStrategy 就凭借一系列比特币购入操作,成为市场关注焦点;Tesla、Square、Coinbase 等企业也都曾在财务层面配置加密资产。而BTCS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以太坊为主”+“自运营节点”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更加“链原生”的路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新的机构入场逻辑正在酝酿:不再只把加密资产当作“储值工具”,而是将其视为“可运营、可组合”的基础收益单元。
从这个角度看,BTCS此番募资行为,不仅是公司自身策略的延续,也可能释放出一个信号:Web2资本正在寻找新的协同增长曲线,ETH 可能就是其中最具想象力的起点之一。
一场“链上赌注”的开始?
尽管20亿美元的募资仍需经过SEC审批、市场反馈以及执行节点的多重验证,但BTCS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仅要持有ETH,还要运营ETH、赚ETH。
对于整个Crypto市场而言,这也许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叙事变换:不再仅仅依赖散户情绪或Meme潮流驱动,而是逐步引入真正具备资本结构与财务安排能力的传统参与者。
是否ALL IN尚无定论,但一场新叙事的下注,已经在悄悄发生。
相关推荐:韩国央行将成立虚拟资产委员会监管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