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比特币加入了避险之争
在过去数十年中,投资者面临危机时期往往会选择黄金和美国国债作为避险。然而,在当今这个数字化、去中心化的时代,比特币(BTC)已逐渐成为避险资产讨论的新焦点。尽管其价格波动较大,但比特币在全球市场动荡时期展现出独特的韧性,特别是在贸易摩擦期间的表现,这促使投资界重新审视其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潜力。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发展脉络。
纵观历史,每当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时,无论是战争冲突、通货膨胀还是突发性政治事件,投资者总是倾向于选择最安全可靠的避险港湾。传统上,这些避险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和美国国债。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这个较之既往更加数字化、去中心化且充满变数的时代,市场参与者开始思考比特币是否已具备成为现代避险资产组合重要组成部分的条件,尤其是在贸易争端等具有破坏性的事件发生时期。
要深入理解这一观点,需要深入分析资产成为避险工具的核心要素,审视比特币在近期贸易相关动荡中的表现,并评估其是否已经获得与传统防御性投资工具比肩的地位。
首要认识到,"避险资产"的根本目的并非追求收益,而是保护价值。在危机时期,投资者更看重资产在压力下的稳定性。黄金在这一领域已经验证了数十年的可靠性。虽然美元属于法定货币,但基于其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以及美国金融体系的实力,它经常被视为重要的避险选择。
美国国债背后有美国政府的完全信用保证。这些传统避险资产都具有波动性相对较低、流动性较高的特点。
然而,关键的转折在于:比特币并不具备低波动性特征。它因剧烈的价格波动而闻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定时期,它确实表现出避险资产的特质。这种现象并非持续性的,但其偶发性特征颇具研究价值。
这是否引发了您的思考?
2018- 2019年的贸易战与比特币在动荡时期的作用
在2018-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当传统市场陷入困境之际,比特币(BTC)价格显著上涨,凸显了其在市场动荡时期作为对冲工具的潜在价值。尽管其“数字黄金”的定位引发广泛关注,但比特币的表现往往与高科技成长股相似,这使得其避险资产属性仍存在诸多争议。
以2018-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为例。随着关税威胁不断升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全球市场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之下。科技板块遭受重创,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加剧。在这种复杂局势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悄然发生:比特币价格开始攀升。从2019年4月到7月,比特币价格从约5000美元飙升至超过12,000美元。
这一走势并非孤例。同期黄金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然而,这或许是比特币展现其不仅作为风险资产,还可能在动荡时期充当对冲工具的最早市场信号之一。这一时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叙事: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定位。
2100万枚的固定供应量赋予了比特币稀缺性特征。其去中心化的本质使其不受单一政府政策干预。由于运行在全球性的、防审查的网络之上,比特币能够规避金融压力时期常见的资本管制。这些特性开始引起寻求传统避险资产替代品的投资者关注。
客观而言,比特币并非始终按照预期运行。虽然在某些时期它与风险资产呈现负相关性,但更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短期内,它表现得更像一只高波动的科技股。从历史数据来看,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保持着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尽管"数字黄金"的概念日益普及,但它仍与比特币作为高贝塔值投资标的的属性并存。
你知道吗?一项名为《机构采用与相关动态:比特币在金融市场中不断演变的角色》的2025年研究,分析了2018年至2025年的每日数据。研究发现,比特币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的相关性在关键机构投资里程碑事件后显著提升,并在2024年达到0.87的峰值。这表明比特币已从另类资产逐步演变为更加融入主流的金融工具。
2025年特朗普关税战内幕:市场动荡,比特币上涨
2025年初,全新的关税政策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S&P)遭遇历史性重挫。在短短两天内,美国股指蒸发数万亿美元市值,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市场对比特币(BTC)能否成为现代避险资产的深入探讨。
时间来到2025年4月,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再次面临严峻考验。这一次,情况更加突出。2025年2月,新一轮激进的关税政策出台,其目标是重振美国制造业。
这则重磅消息立即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尤其是在主要贸易伙伴开始暗中商讨反制措施之际。到4月2日,一项被称为“解放日”的全面关税政策出台,几乎涵盖所有进口商品。虽然这被包装成经济爱国主义的举措,但对市场而言无异于一场风暴。
市场动荡随即爆发。4月3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近6%,单日跌幅超过1000点,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记录。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同样表现不佳,跌幅接近5%。投资者开始担忧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加剧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
到了4月4日,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纳斯达克指数正式步入熊市区间,道琼斯指数单日重挫超过2200点。在短短48小时内,美国主要股指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
你知道吗?Stifel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师Barry Bannister指出,比特币和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走势均受到宽松货币政策所激发的投机情绪推动。他特别强调,比特币往往与高杠杆科技股ETF呈现同向波动,表明比特币与科技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比特币没有在市场崩盘中飙升,但也没有下跌
在2025年4月的市场震荡中,比特币(BTC)展现出非凡的稳定性,与股市大幅下挫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表现令市场各方瞩目。虽然其价格并未出现显著上涨,但在市场动荡期间保持稳定的态势,凸显了其作为价值储存工具在不确定时期的重要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在这次市场调整中表现出的韧性。在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性资产抛售潮中,当其他投资品种普遍遭遇重挫时,比特币却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走势。这一独特表现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
在连最具公信力的投资标的都遭遇重创的市场环境下,比特币展现出的稳定性引起了投资组合管理者和机构观察人士的高度关注。
过去常被诟病波动性过大、不适合作为严谨投资组合配置的比特币,这次却以一种低调的方式经受住了市场考验,表现优于诸多传统资产。这并非暴涨暴跌的投机行情,而是展现出难得的稳健性。在当前环境下,保值功能比升值空间更受市场重视。这恰恰符合投资者寻求避险工具的核心诉求。其在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大幅回调期间保持坚挺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比特币正在向更稳健资产转变的市场认知。
需要客观指出的是,比特币目前仍未完全摆脱风险资产的属性。它依然会受到市场流动性变化、货币政策调整和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但2025年4月的市场表现,展示了其与以往不同的特质。在市场普遍承压时,它依然保持稳定,展现出强劲的抗跌性。对于日益增多的投资者而言,这种特质正变得愈发重要
比特币不是新的黄金,但也不是旧的比特币
比特币(BTC)展现出的持续增强韧性,主要得益于市场的日趋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以及其作为非主权、高便携性对冲工具在金融与地缘政治动荡时期所彰显的独特价值。尽管尚未完全确立其避险资产的最终地位,但显然已突破早期投机属性的局限,正逐步确立其重要市场地位。
这种与日俱增的影响力部分源于市场结构的优化。近年来,比特币市场呈现显著的成熟态势。机构参与度持续攀升。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已成功登陆主流市场。托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对比特币所代表的深层价值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
比特币已超越单纯投机工具的定位。它已成为金融主权的重要载体,作为对抗法定货币贬值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为突破政治化金融体系限制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比特币的非主权属性尤为突出。在贸易争端加剧的背景下,当法定货币面临被武器化风险,资本管制措施频出之际,比特币对于寻求无障碍跨境资金转移的参与者展现出独特吸引力。它具备可携带性、无许可性以及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特征。这三大特性正是危机时期资产最为重要的属性。
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已然成为公认的避险资产之首。在全球大多数保守投资者心中,黄金仍然占据着这一主导地位。在紧急流动性需求情况下,美元依然是市场首选。而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仍令部分投资者存有顾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动荡中,它展现出的成长潜力日益凸显,已然摆脱了昔日边缘资产的身份
危机时期的比特币:避险资产2.0时代?
在2019年和2025年,比特币(BTC)展现出显著的避险特征,充分证实了其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可作为有效的对冲工具。尽管目前尚未完全达到黄金的地位,但其独特属性使其在国际金融领域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2019年全球贸易紧张形势和2025年关税上调期间,比特币较之前的市场周期表现出更强的对冲属性,这一现象值得市场各方高度关注。虽然比特币尚未完全确立其作为避险资产的持续性角色,但其已经开始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展现出这种潜力。
这一趋势引发了一个更具深远意义的思考:如果比特币最终跻身主流避险资产行列,这将为金融市场带来哪些根本性变革?这种转变将如何重塑投资组合构建方式、风险评估模型,乃至地缘政治策略?毕竟,比特币与黄金有着本质区别,其运行遵循着完全不同的市场法则。
比特币的可编程性是其独特优势。它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转账,可以被细分为聪(satoshis),并能与智能合约无缝集成。若其成为全球危机应对工具组合中的重要一环,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那么,在贸易战期间,比特币是否已经成为新的避险港湾?从传统定义来看,答案尚且为否。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经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赢得了重要地位。
比特币或许不是传统投资者在市场动荡时期的首选资产,但对于新一代投资者,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成长的群体而言,它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安全选择。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日趋复杂,以及对传统金融体系信心的逐步削弱,比特币正在逐步确立其作为未来潜在对冲工具的战略地位